我的位置:

对于加密货币的未来,硅谷是怎么想的?

发布人:管理员

ce9d2175f1dd443d914ba08892663bb6.jpeg

    

    央行等六部委4日下午联合发布《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ICO监管的靴子终于落地。公告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ICO为定性为非法融资,这也许有的确有这个行业良莠不齐的因素在里面,但是就像《加密货币最具颠覆性的力量》那篇文章所说那样,也许加密货币动了金字塔模式最大操纵者的奶酪才是根本原因。ICO也许要经历阵痛,但去中心化的大势依然不可阻挡。Founder Collective对今后的走势进行了分析。

    加密货币市场泡沫不小。8月早些时候,CNBC报道称加密货币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首次公开代币预售)已经为初创企业融资了超过12亿美元,这已经超过了2017年的风投资金的活动——而且这一数字已经至少过时了5亿美元。

    我们暂且抛开那些炒作、暴发户以及令人眼花缭乱的数字不谈。先来看看几件正在发生的重要(同时麻烦的)事情。

    这些是硅谷私底下正在讨论的事情。

    #1:风投资本正面临生存威胁。

    像模像样的公司一家接着一家地登门(地点可能在沙丘路,大厅会摆着鲜花以及一堆从未碰过的报纸)造访,你很难感受到那种紧迫性。这个低矮的办公园区已经通过一波又一波的技术赚到了高额的回报。为什么现在就会有任何的不一样呢?

    除了匿名货币的隐含意义以及不可思议的技术可能性以外,加密货币也昭示了某样非常重要的东西。市场对无缝接触新项目以及不封顶的回报的渴望近乎贪得无厌。ICO的疯狂是表明这一需求最响亮的信号。

    在历史上,风投资本对资源——也就是资金和信息的访问有着严格的控制。这种机制起效的时候就是很好的伙伴关系——对于创业者、VC以及VC的资助者来说都是如此。

    但如果任何人都有机会拿到到10倍的上行回报时(而且始终都可以变现),为什么大家不能把可投资组合的1-2%放进加密货币里面?机构(基金、养老基金等)对自己的VC组合就是这么认为的——但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以及影响力来成为最好基金(因此慢慢被超额订购)的投资者。

    而加密货币就提供了这样的途径。

    SEC的裁决有没有障碍?绝对有。有没有不好的玩家,逢高出货的做法,以及最后变成无底洞的项目?当然。目前的ICO市场有没有持续性?必须进行一些修正。不管是像网络泡沫那样戛然而止,还是监管的逐步收紧(以及随之而来的令牌交换的退市),当前形式下的ICO市场都是难以为继的。

    但天机已经被泄露:可达性和变现能力,在去中心化技术的支持下,对沙丘路来说将是颠覆性的。

    时间会变化很快。

    #2:无限资源会带来严峻挑战。(机遇≠ 专注)

    上周Fred Wilson的《资源约束》可谓是及时雨,他提出了中肯的告诫,直截了当地指出:

    资源从来都不是成就伟业的限制性因素。

    限制性因素是:

    1、可作出正确决定并推动执行的好管理

    2、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3、玩自己的游戏而不是别人的

    他继续指出资源往往会令#2、#3点困难得多。

    当战争基金充足而赌注高昂时,我敢肯定你一定能找到一位不看其他成功企业在做什么的CEO。不幸的是,融资总额以及员工人数是唾手可得的标尺。硅谷文化最有毒的元素之一就是休闲聚会时发生的社会过滤。“你现在又在干什么了?”“哦,没意识到你也是创始人……这次你的团队又有多少人啊?”

    产品开发有句格言叫做“不要抄袭你的竞争对手;你只能抄袭产品,而不是为什么。”

    对你的企业来说这个“为什么”就是你一开始——在你达到里程碑或者取得成功拿到大量资金之前创业的理由。要用你拥有的一切去守护你的“为什么”。

    没有了资源约束不仅会让公司失去专注。还会从根本上改变激励机制。正如巴菲特的商业合伙人查理·芒格指出那样:

    当你应该考虑激励的力量时永远永远也不要考虑其他事情

    当你感觉没有资源时,你的动机就是在资金更加的充足的别人抢走机会之前捷足先登。

    当你说服某个好人离开自己很有前途的职业并且接受降薪50%时,你的动机是不要辜负他们的信任。

    当现金结余很少时你的动机是想办法。坐上第一趟航班去达成交易。向早期客户争取更高的定价。

    当你看到那堵墙正在快速袭来时会更容易说不并作出艰难抉择。

    #3:加密货币的“Day 1”:还有大量工作和建设要做

    现在还为时尚早。

    庆典过后还留有香槟的残渣,后者还在办公桌和茶几上滴淌着。还没有人开灯。天色渐渐照亮了办公室,偌大的空间里只有几张桌子。

    这就是ICO之后的第一天。彻夜狂欢之后的那一天。新基金(约1亿美元)正在默默地等着,等待着拥有私钥的人到来。

    第二天是停滞。接踵而来的是远离主业,然后是一蹶不振,业绩痛苦地下跌,然后是死亡。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一直呆在Day 1的原因。

    ——贝索斯

    这是第二天了吗?

    那些机构会做留在Day 1需要做的工作?激励又该怎么建立呢?

    还是说许多作恶者会拿走自己的奖金,留下一个复杂的激励结构吸引其他人继续他们建起来的东西?

    在硅谷这里,一部分内幕人士对坐收ICO炒作和高光的渔利并不是那么感兴趣。相反,私底下的讨论话题是接着会发生什么。讨论的是需要做什么事情才能让加密运动保持在Day 1的势头。

    做法可以有若干形式:

    基础设施的许多支撑部分还需要搭建(就像互联网有很多底层协议一样,去中心化的信任web也需要自己的底层协议)。

    其中一些最好的建设者和思想家还有待弄清楚加密货币的“真相”。

    核心协议开发本身还处在早期阶段,还很不成熟。

    当前的区块链存在规模问题。

    对于任何已经花了很多时间思考加密货币的隐含意义的人来说,有一件事情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我们还看不到这一技术其中一些意义最为深远的应用。

    #4:开发和销售这些累活会有多大变化?

    我往往关注下一个平台是什么……这些平台的策略以及形态对人类的总体历程很重要

    ——Reid Hoffman

    我们有一个可能会是爆炸性的组合:规模不可思议的资金在寻找回报,非常早期的、很脆弱的平台,以及一点老式的公司建设诀窍。

    许多加密项目——包括非常重要的一些项目在内——可能会更像Linux和维基百科那样,而不是传统的初创企业。

    这会给下一代的“Red Hat”创造机会。解决现实世界的更大问题的初创企业——一家公司也许仍然是替大部分人解锁价值的最佳工具。还有大量东西有待建设。

    ICO取代了财务方面的作用。如果资金不再存在太大的约束,好的投资者的其他印记就会成为迫切需要。有耐心的利益攸关者。跟难以企及的公司和人建立联系。帮助避免常见陷阱的建议。

    即便协议去中心化了很多东西(包括协作)——中心化仍然会在技术栈的其他地方形成。比方说,为了让成千上万的新冒出来的令牌上架,你认为Coinbase要接收多少份pitch呢?

    (Coinbase内幕人士已经在呼吁更加成熟、更加传统的公司进入加密货币领域。)

    有耐心的风险资本。公司建设。搞好团队。这些都不会一夜之间就发生改变——如果有这么容易的话,为什么我们现在没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硅谷呢?

    所以新挑战者们,如饥似渴者们,建设者们——各就各位吧。建设下一代硅谷的竞赛才刚刚开始。

        金准数据精品推荐

    精品行业报告___________________                AI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