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引得许多外资巨头纷纷在中国安营扎寨,一时间“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不过,随着近几年中国劳工成本上升,平均工资超过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劳动力成本优势似乎已成往事。近日,就又有一家全球连锁企业就将其生产线转移出中国,引发关注。难道中国“世界工厂”的王冠真的不保了吗?
优衣库生产迁往东南亚 进一步“脱中国化”?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优衣库”的运营商迅销公司,正在进一步将其生产线从中国转移至工资低廉的东南亚。从近日优衣库最新公开的主要合作缝制工厂名单中可看出,与去年2月份的旧名单相比,其在越南的工厂数增加4成,印度尼西亚等其他地区的工厂数量也出现了相应的增加。
从迅销公司公开的工厂名单来看,尽管目前其以中国为中心的生产体制没有发生改变,但未来增加在东南亚生产比例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事实上,迅销集团的生产基地“出逃”中国已是大趋势。早在2015年,迅销集团就计划从低价服装品牌GU开始,向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的工厂增加代工订单。
新兴市场“诱惑力”更大?人工成本上升成“出逃”主因
原本约有85%的产品在中国制造,但随着中国人工成本的持续上涨,迅销集团决定将中国以外生产基地的生产比率提高至50%。这也证明了中国低成本劳动力的传统优势正在快速地削弱。事实上在2016年,中国每月的人工费就已经突破400美元,达到越南每月人工费的2倍、孟加拉国的4倍;如今,这个数字也在维持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着。
除此之外,中国的服装出口额在2015年达到1750亿美元,虽然占到全球出口额的40%,但出口额本身比上一年同期减少了6%;反观孟加拉国、越南、柬埔寨等国,其服装出口贸易额呈现逐年增长趋势。这也被认为是跨国企业将服装生产从中国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生产基地的结果。
尽管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如今已大不如前,但新的比较优势正在形成,比如充裕的资本、人口质量红利、产业配套能力、完备的基础设施、低成本创新能力、本土大市场等;而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头也会在转换的新优势中,得到更好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