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源危机和缺电潮的产生根源 在市场经济,大部分问题都可归结于市场供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虽然此次我国缺电限电事件,很多人更喜欢从棋局论的角度去解读,因为那样更容易吸引眼球,但我认为在我国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过限电在拉高实体企业生产成本,压制低价出口市场的行为并不符合逻辑,毕竟目前最重要的是让大量中小企业活下去,而不是下一盘子虚乌有的大棋。 回到此次能源危机和缺电潮,其产生的根源还是在于能源和货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能源供不应求而货币超发泛滥,从产品端和货币端两个方面,推高了能源的价格,带来了能源的短缺。 1.能源供求主要受能源体系变革和疫情平稳后需求提升影响。随着新冠疫苗的逐步普及,全球经济呈现出较快的复苏态势,能源的需求量快速上升。而供给端方面,除疫情下部分国家能源开发和运输受到影响下,更关键的因素在于碳中和目标下,全球能源体系正加快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升级,但是升级过程中出现了煤炭、石油以及相应的煤电供应量快速下降,而风电、光伏发电供应量增长有限,无法有效弥补传统能源留下的空缺,再加上风光与生俱来的间歇性、波动性缺陷,导致稳定充足的能源供给受到较大影响,在需求提升的背景下,供不应求成为了必然。 2.货币供给主要受美元大放水和全球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能源价格暴涨的另一个罪魁祸首是美元的超发,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各类能源价格暴涨,说到底就是货币太多引发的通货膨胀,这从天然气主要出口国美国的天然气价格今年以来也上涨了一倍可以看出,除了能源供不应求外,货币也在此轮能源价格暴涨中取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未来的解决途径和受益赛道 要化解此次能源危机,核心还是需要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解决能源供给不足和货币超发两大祸根。一是要掌控好能源体系变革的节奏,在进一步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同时,有序关停煤炭矿产企业,科学把握煤电、天然气发电等传统发电产能控制节奏,防止能源供给的硬着陆。二是要让货币政策回归理性可控,防止美元大放水引发的全球货币泛滥,进而扰乱全球价格体系,甚至导致全球大通胀。三是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恶意炒作、不公平竞争等扰乱市场的行为,畅通市场循环流转,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基于以上解决途径,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受益的投资赛道。 1.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能源的短缺带来的电价上涨,受益的必然为发电企业以及上游的硅料、组件、风叶等产业链企业。其中又以符合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导向和国家政策导向的新能源产业最为受益。未来在有序把控化石能源退出节奏的同时,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必要之举。在所有新能源发电形式中,本人最为看好的是光伏发电,因为其具有运用场景丰富、技术更新速度快、成本下降空间大等独特优势,未来大概率成为全球最主要的发电形式。其次是风电特别是海上风电,具有距离用电中心近、海上安装空间大等优点,未来几年则将成为重要的发电形式。 建议重点关注海上风电龙头三峡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龙头正泰电器、林洋能源;光伏发电产业龙头隆基股份、硅料龙头通威股份;海上和大功率风机龙头明阳智能等优质新能源产业个股。 2.传统电力企业。在煤炭价格暴涨导致电力企业盈利空间急剧压缩甚至出现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传统煤电企业发电的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叠加煤炭供应的不足和国家此前压缩煤电扩产的影响,造成的煤电供应受限,这也是缺电潮出现的一个原因。在这一背景下,国家明令要求煤炭企业履行与煤电企业的供煤长约,控制煤炭涨价,同时在部分省份已经明确了电价上涨的政策,引导鼓励电力企业充分暴涨社会用电需求。可以说,传统电力企业将在成本端、产量、售价等三个方面全面受益,盈利情况将大幅好转。 建议重点关注火电龙头华能国际、内蒙华电,电力建设龙头中国电建。 3.储能和智能电网产业。由于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特有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缺陷,将对电网的负荷和调配带来重大影响,也将对社会平稳用电形成挑战。在目前风光发电占比仅占10%左右的情况下,这种波动性可以由火电和水电进行平滑和调节。但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发电产业,未来风光发电占比将超过一半,这种波动性和间歇性对电网和用电所形成的挑战将越来越大,必须依靠储能技术和智能电网来解决,其中储能技术可以有效填谷平峰,智能电网则能提升电网对电力波动性的承受能力以及远距离输配电能力,两者相互配合,是风光成为未来主要能源形式的必要条件。
我的位置:
全球能源危机和缺电潮下的投资机会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