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企LG能源解决方案的镍资源布局再落一子,该公司斥资350亿韩元(约1.92亿人民币)认购上海格派镍钴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8%的股份。在这之前,LG能源解决方案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签订了钴和镍供应协议,为期6年。布局镍资源已经是电池企业的共识,就连车企特斯拉都开始为金属镍的供应做准备,与矿业公司必和必拓签订镍供应协议。 在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中接近40%的成本来自于电池,在锂原材料持续上涨的背景下,电池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最贵”的赛道也不为过。为了降低对电池成本,镍资源之争随之开启,业内人士认为,高镍低钴电池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技术路线。 主流的电芯技术路线包括磷酸铁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等,镍主要是用在三元电池的正极材料上。业内经常提到的811电池指的是镍、钴、锰(NCM)三种元素的比例为80%、10%、10%的三元锂电池。高镍电池将通过降低钴的比例来提高镍的含量,三星SDI、SKI、宁德时代等中韩企业都在积极研发比例高达90%的高镍电池。 100%镍电池成趋势,LG能源、三星SDI、宁德时代等厂商扎堆布局 高镍电池能量密度较大,还能提升电池的续航里程及使用循环寿命。对电池制造企业而言,高镍电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宝马IX系列、奔驰EQ系列等多款乘用车型开始搭载高镍电池,市场需求再一步打开。 但供给端传来的讯号却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压力,马斯克也曾在Twitter直言,镍是特斯拉扩大锂电池产量的一大瓶颈。这个压力可以在数据上体现,中信建投研报指出,9月初的电池级硫酸镍价格已经来到3.85万元/吨,同比上涨1.3%。 看起来,高镍电池是一条“昂贵”的赛道,那么动力电池企业为什么要相继布局呢?因为与镍相比,钴的价格翻了几倍。生意社数据显示,今年8月,钴价约为35万元/吨。而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大约含有15公斤钴。 高镍电池无疑就是新能汽车的“降本利器”,除了上述提到的低成本、高密度、续航时间长,高镍电池还具备重量轻的优势。由于优势明显,高镍电池受到不少车企的青睐,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高镍电池装机量同比增长了276%。
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三元前驱体对镍需求量约为9.67 万吨,同比增长 153%。在需求上涨的情况下,全球动力电池企业开始加大采购力度,以备在供应紧张时不影响产能。除了上文提到的LG能源解决方案,三星SDI、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比亚迪、国轩高科等企业都开展了相应布局。 2020年7月,国轩高科与合肥市庐江县人民政府签约,将高镍三元正极材料项目落地庐江,预计年产达3万吨。 2020年11月,三星SDI与澳大利亚锂矿公司Pure Minerals签署镍采购协议,Pure Minerals旗下的TECH项目将每年给三星SDI提供6000吨镍,承购协议为3-5年,合计约1.8-3万吨采购量。 2020年12月,宁德时代计划与印尼国有矿业公司PT Aneka Tambang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宁德时代将确保60%的镍在印尼本土被加工成电池。此外,宁德时代通过子公司邦普循环与格林美等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占有10%的股份。 2021年3月,格林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签署增加印尼镍矿项目实施主体青美邦股权至72%的备忘录,加速推进印尼镍矿项目,计划在年内完成建设 2021年7月,孚能科技与容百科技签署了正极材料采购框架协议。协议提到,进入2021年下半年、2022年全年孚能科技将向容百科技分别采购5505吨、30953吨高镍三元正极材料。 通过梳理发现,中、韩企等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多以采购或者入股的方式为供货高镍电池做准备。在市场快速发展的趋势下,镍资源的市场渗透率也不断提升,民生证券预计,到2025年高镍三元材料的渗透率将会达到60%--70%以上。据统计,2021年的上海车展上展出了将近80款新能源汽车,其中约有43款搭载或者计划搭载高镍电池。 在技术路线上,SKI是全球第一批实现NCM622、NCM811量产的公司,同时也是全球首家完成镍含量为90%的NCM9(9/0.5/0.5)电池商业化的公司,例如在2021年7月,SKI为小鹏汽车提供80%镍含量的高镍电池。在LG方面,LG新能源在2020年为特斯拉提供了超过8亿颗21700锂电池,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10亿颗,值得一提的是,LG新能源今年交付的NCMA超高镍四元锂电池将被特斯拉Model Y车型率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