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中国芯,再次领跑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2021云栖大会现场,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正式发布其首颗通用芯片—倚天710,采用先进的5nm工艺制程,集成600亿晶体管,主频最高可达到3.2GHz。 说意料之外,是因为通用芯片(CPU)这一品类,为了实现场景通用性,片上系统(SoC)集成了大量不同功能模块,架构设计难度远高于其他类型逻辑芯片,而应用于服务器的CPU,由于对吞吐率、响应速度、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更是属于CPU中的高端产品。 在此次发布会前,尽管平头哥已先后推出用于物联网设备和AI云计算的玄铁、含光芯片,并首次进入全球半导体行业新锐Silicon 100榜单,但其业务领域仍被划入“专用处理器/加速器”,因而业内在讨论通用芯片动态时,平头哥很少被纳入视野。 倚天710横空出世,意味着组建仅3年的阿里平头哥团队,实现了嵌入式处理器—AI芯片—通用芯片的“三级跳”,尤其是向通用服务器芯片这一高度复杂产品的飞跃,使其技术能力一举进入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第一阵营。 说情理之中,则是因为自研服务器芯片,是阿里巴巴云计算业务发展的需求使然,几乎是一张决策“明牌”。 “大淘宝”流量压力,曾驱使阿里部署了或许是亚洲最大规模的IBM小型机、OracleRAC和EMC存储集群,即IOE架构,2009年首个双11购物节诞生,则标志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场景创新,超过了传统IOE架构的支撑能力,最终推动阿里转身自研数据库与云操作系统,开启“去IOE”进程。 2013年5月,阿里集团最后一台IBM“小机”在支付宝下线,同年7月,最后一个Oracle数据库在广告系统下线,内部“去IOE”的成功,也意味着阿里云具备了大规模开拓外部市场的能力。

随着阿里云一路成长为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大公有云平台,前后皆有巨头虎视眈眈,对业务精益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压缩上百万台服务器规模的硬件采购、运行成本,自研通用芯片就是必由之路。 有趣的是,目前全球第一大公有云厂商—亚马逊,也走过了十分类似的发展路径,为电商业务部署的服务器集群闲置资源,催生了亚马逊云计算业务AWS。随着商业模式跑通,需求爆发,数据中心巨大体量所产生的规模效应,也同样使内部自研芯片,成为更具成本优势的选择,2018年,亚马逊基于ARM架构的Graviton服务器芯片正式亮相。 从以上极简梳理中不难看出,终端业务现实需求,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从软到硬”,不断向底层技术研发“下沉”的核心驱动力。 上述案例,勾勒出一条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的共性规律,那就是“需求牵引”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外界对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的讨论中,往往不自知地陷入一种“供给驱动”的认知框架,将两弹一星大科学工程的经验,直接套用于芯片等大工业工程,产业发展滞后的现实被简单归因于技术,认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解开了有形的技术难题,产业问题自然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