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上线,“北斗”这个词越来越被中国人所关注,不过提及的却往往局限在导航领域。除此以外,你真的知道北斗系统有多强大吗?或许很少有人会想到,不只是军事领域,北斗系统在经济、社会甚至是未来的应用规模简直超乎想象。 与北斗系统密切相关的,也经常被人提及的自然就是5G,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里程碑式科技产物,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自然是与中国目前的科技水平同步发展的,而信息化的社会的奠基以及万物互联就是从这里开始。5G网络的同步铺设以及个人5G设备的普及使得更多的企业可以与北斗系统互联构成“卫星互联网”,为地面服务提供实时且快捷的信息传递。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卫星网络,以此为基础的衍生出的应用最为明显的当属导航。 这个导航并不仅是车辆行驶导航,更是精细的畜牧业和农业管理。比如通过定位系统的设定,让无人机根据设定的路线在田地里自行作业、喷洒农药,通过卫星“领导下”的无人驾驶拖拉机来耕地。利用定位系统替代曾经的老旧放牧模式,通过手机APP和便宜的定位项圈就能获得卫星提供的高精度位置信息,以此实时观察放牧牛羊的状况。更为有意思的是,由于牛羊的定位项圈有编号和基本信息,购买这些智能放牧下的牛羊肉就能精确识别并查找到相应的肉源生长环境甚至是其放牧的轨迹。以上这些都不是未来,而是确确实实在新疆的不少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同时发力的还有各种导航系统下游的应用软件和互联网企业,疫情对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在一定程度上却给了技术密集型和互联网企业打开了“方便之门”。最先适配的相关领域主要是车辆监控和导航,还有信息服务和个人跟踪,这些产业占据了全部业务的85%,换句话说,曾经需要用到GPS定位的服务,比如宠物定位项圈和手机定位等等都已经在“无声无息”间衔接了北斗导航系统。不少技术企业手中,北斗导航系统的动态误差已经可以小于1米,静态更是有超过1毫米的恐怖精度,或许以后连倒车入库都可以卫星定位完成而不是现在依靠摄像头。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种种的应用实际上都需要网络传输速度的支持,也就是说,5G展开覆盖到的地区就是北斗能够发挥其现在最强实力的地区,这两者缺一不可。当然,现在只是刚刚搭建好了最为基本的地基,拔地而起的高楼还没有开始全面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维护好北斗系统的生态建设。这就不仅仅需要中国人的努力,更需要全球各友好国家的合作,毕竟北斗最终的目的是建设一个服务全球的卫星导航系统,当其同已经发展到几乎成熟的大数据基础结合,底层应用场景达成全方位的覆盖后才能真正服务于社会。 中国在政策上全面推动北斗系统的市场化和规模化运作,同步打造相关的服务平台,使得各行各业都能够与北斗系统相融合,建设全新的不同以往的数字经济。中国的基础设施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已经有了相当强大的竞争力,厚实且稳固,在其基础上的科技和信息发展必然是前景光明的。现阶段人们对于北斗的应用还停留在最为基础的层面,未来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和智能交通等领域还能看到更多未曾想象过的道路,其应用规模必然超乎想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