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面对中国,为啥英国向左,德国向右,法国却走中间?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推荐

首先说英国。英国这个国家,政治上是非常老奸巨猾的国家,能在近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后来又能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及时调整自己的国际地位,并最终很好地游走在大国力量之间,这是英国的政治智慧。 历史上,英国与欧洲次大陆国家的关系非常微妙,英法之间有百年战争以及海外的殖民争霸历史,一战、二战英国又和德国是之间的激烈碰撞。所以,英国对欧洲大陆国家一直是保持着警惕,担心自己被欧洲大陆国家给吞掉,这种政治意识形态哪怕到今天也一直存在,这是岛国意识使然。 基于这样的意识形态,英国在二战之后一直是在美欧之间游走,一方面借美国之力在欧洲提升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利用自身欧洲国家的概念在欧洲代表美国的利益,其战略定位非常的巧妙。也正是这样的定位,英国在过去几十年既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又在欧美之间保持了较好的战略平衡。 然而,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格局也发生着重大变化。本来,德法希望通过借助金融危机加速欧盟的整合,这就涉及到英国两个重大利益:一是补缴欧盟的会费,这是一大笔钱;二是欧盟统一权力意味着英国独立话语权将被压缩,譬如英国比较独立的财政体系和货币体系,过去英国主要是跟着美国制定政策,现在欧洲要让其放弃美国而回到欧盟,英国不干,于是就搞出个“脱欧”运动,并最终脱离了欧盟。 英国如果脱欧,站在一个成熟政治家角度,他需要扮演好新的角色,其中很重要的角色就是在美欧、中欧之间做好平衡,过去些年英国也一直是这么做的,大力发展和中国的经济关系、战略关系,就是这一立场的体现;英国一直没能实现脱欧,同样也是英国纠结的体现。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特蕾莎·梅下台了,曾经的“美国人”鲍里斯·约翰逊上台了。他上台后两件事干得“惊天动地”: 一是实现了“脱欧”。“脱欧”使得英国战略上更加贴近了美国,疏离了欧盟,在折腾几年后欧盟也希望英国赶紧脱欧,快刀斩乱麻少牵扯那么多精力。 二是彻底倒向美国与中国交恶。过去差不多十年,英国处理对美和对华关系都特别小心,尽量不太过倾向谁,一般政治上会更加倾向于美国,但并不会特别刺激中国;经济上会一定程度上保持中庸,但积极发展对华经济关系。然而,到了鲍里斯·约翰逊当首相后,政治上、经济上都彻底倒向了美国,这实际上是英国在把自己未来的路堵死,因为未来无疑中国的经济话语权在国际上会越来越大,英国这么做是自绝前程。 那么,英国为什么这么干呢?在占豪(微信公众号:占豪)看来,表面上看英国迫于美国的制裁压力,本质上却是领导精英战略上出错了。也就是说,当美国向英国施加更大的压力后,鲍里斯·约翰逊政府没有能力来应对,于是就简单地认为配合美国就能解决问题。然而,对英国来说,更大的长远战略问题就是得罪了中国。 所以认为,面对中国时英国选择向左,一方面是脱欧后自己缺乏主心骨,当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加大后,英国选择了妥协;另一方面,就是英国人选择了一个“德能都不配位”的首相来领导英国。再说德国。相比英国,德国在过去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积极发展对华关系,尤其是最近德国与英国、法国表现明显不同。那么,德国做这样的政治选择又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