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一张《英雄探妻》的摄影作品,一举拿下了新闻照片“金奖摄影作品”。照片中,一位士兵胸前挂满了军功章,在坟冢林立的墓地惊天一跪,从细微神情中不难看出,男主人公十分克制,但神情悲怆,滴滴眼泪掉落的瞬间,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 这张照片中的士兵名叫张良善,陕西人,出生于1965年,是一名西藏的运输兵,更是一位新藏线的无名英雄。自1986年开始,张良善在被喻为“死亡之路”的新藏上已经摸爬滚打了20多年,行驶60多万公里,100多次的往返,将750多吨的物资、500余人运送到边防哨卡,是名符其实的“新藏线上红细胞”。同时他还先后荣获二等功2次,三等功6次,更是连续评为“昆仑卫士”2次。 然后正是这样一位新藏线上的英雄,却在1992年迎来了命运最无情的戏弄。这一年经人介绍,张良善与妻子喜结连理。结婚不到10天,一封“速归”的电报,将喊回了部队。后来妻子说她怀了孩子,于是他高兴的将妻子接到部队,这样好在她分娩时能请假陪着她。 可没想到的是,妻子在快要临产时因感冒住院了。而部队也恰在此时要求执行运输任务,战友也曾劝他请假不要出任务了。可是作为一名新藏线上的老兵,一位运输排长,张良善清楚的知道,这次任务对于冬季守防的官兵们意味着什么。 临冬已至,若他们不能尽快在大雪前将这些物资送到边防哨所,那么山上的士兵很可能挨饿、受冻,甚至还有死人的风险。在这样关键的时候,张良善没办法开口请假,于是他只能说服了妻子,肩负重任出发了。然后张良善这一路行的并不太平,刚到红柳滩兵站,队里来电话说他的妻子可能有点麻烦,让他赶快回去。可眼见着三五天就完成的任务,张良善咬牙继续前进。接着车队到了狮泉河,队里电话打电话说,他的妻子难产十分危险,速归。此时张良善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牵挂,连夜开车下山。当车开到多玛兵站时,队里电话追了上来,问他是保大人还是保宝宝,他只能哽咽着说都要保,实在不行了保大人! 5天才能开完的山路,张良善一天一夜回来了。此时孩子已经夭折,只留下了大出血且危在旦夕的妻子。在医院守了15天的张良善,仍未能将妻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只留下了临终前妻子含泪的叮嘱:“以后,跑山上的路,要慢一些”。 妻子的坟前,张良善一身整齐的军装上面挂着个个军功章,他先向妻儿行了军礼,又以丈夫的担当跪在了坟前。他还亲手为妻子做了墓碑,只是还没来得及写碑文,他就再次请缨出发了,这次是去阿里运送战备物资。此时的阿里早已大雪封路,只有技术过硬的司机才敢去闯一闯。张良善要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悼念自己的妻儿。 回来后的他,又亲自在墓碑上刻下碑文,并养成了每次出任务回来,便到妻子的坟前坐坐的习惯,几年下来坟前早已经被他踏出了一条小路。然后不幸并没能放过他。不久后亲戚来信,妹妹在家乡病故了,老父亲因承受不住接连失去亲人的打击,眼睛哭瞎了,还从楼上摔了下来,腿摔断了。就这样接二连三的不幸让这个铁男儿欲哭无泪,但他知道只有战胜不幸,否则别无选择。 如今的张良善,在部队与战友的帮助下,已慢慢的走出痛苦,并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还娶了一位漂亮的护士为妻。并且她的女儿还继续了他的志向不仅参了军,还将与她一起为西部建设贡献力量。同时张良善本人,也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荣誉称号不胜枚举,并成为了兰州军区某军分区副政委。此刻只能真诚的祝愿,好人一生平安。 结语 张良善的经历是悲怆的,也是不幸的。当然对于一个军人来说,他所承载的,是自己的使命与天责。谁说和平年代没有英雄?这个时代的英雄,只在于平凡中坚守与不辱使命。
我的位置:
还记得这个战士吗?亡妻坟前一跪感动无数人,他如今过得怎样?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