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单单只是3D投影 全息显示技术最初是由全息照相技术演变而来,1948年,英国人盖伯(Gabor)为改善电子显微镜像质提出重现波前理论,但由于当时缺乏明亮的相干光源(激光器),全息图的成像质量很差。1962年随着激光器的问世,利思和乌帕特尼克斯(Leith and Upatnieks)在盖伯全息术的基础上引入载频的概念发明了离轴全息术,有效地克服了当时全息图成像质量差的主要问题---孪生像,三维物体显示成为当时全息术研究的热点,但这种成像科学远远超过了当时经济的发展,制作和观察这种全息图的代价是很昂贵的,全息术基本成了以高昂的经费来维持不切实际的幻想的代名词。 与人们通常认为的需要依靠各类介质(例如全息投影膜、水雾、透明玻璃、墙体等),借助珮玻尔幻象或边缘消匿法(障眼法)来实现3D效果的“全息技术”不同,真正的全息显示本质上是对“光”的控制,通过采集并复原立体信息,将原本的场景通过光控制再现出来。据西柚了解,理论上来说可以实现全息显示的方式有两种,首先就是通过空气中的电离作用制造光的折射,从而实现全息投影,其次就是通过激光爆炸效应来制造真实立体的全息影像。 有业内人士表示,如果全息显示技术真的能够实现并普及,那么屏幕或许不再被需要,传统的信息传播行业也将面临巨大的革命。不过,当前全息显示的技术发展还受到很多限制,除介质不稳定外,还存在数据量和计算量大、成本高等痛点,全息显示距离商用还很遥远。 离传统电视受冲击还有多久 有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彩电市场增速放缓,全年出货2.26亿台,同比微增0.4%;中国彩电出口规模首次出现回落,全年出口9356万台,同比下降3.1%。总体来看,2019年彩电市场全年零售量4772万台,同比下降2.0%,零售额1340亿元,同比下降11.2%,行业均价2809元,创十年最低。 这一低迷的背后,是电视需求量的下降。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一季度,有线电视用户总量净减310.4万户,降到了2.06亿户,其中,有线数字用户净减202万户,总数为1.90亿户,有线数字电视缴费用户为1.42亿户,净减196.2万户。同时,移动社交用户规模预计则达到7.8亿,同时,短视频和在线直播用户也均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为新媒体营销提供了较好的流量基础。 有行业人士认为,此前补贴政策刺激已经提前透支彩电市场需求,加上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转冷,彩电市场已经陷入疲软状态,饱和程度很高。并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更注重有品质的产品。竞争激烈而产品同质化又严重的当下,平凡无奇的彩电即使降价,也已经不能够引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如果想要突破这一僵局,只能努力让自己的产品紧跟时代。电视的定位已经从以前的信息接收道具转变为物联网、互联网等新事物的接入口,在5G商用的关头,抓住5G,把电视作为智慧家庭控制中枢,或许能成为传统电视成功转型的跳板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