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开国之君问亡国太后:你思念蜀地吗?太后的回答,比刘禅高明百倍

发布人:管理员

    五代时期,剑南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在蜀地称帝,是为后蜀高祖。孟知祥死后,其子孟昶即位,是为后蜀末帝。

    孟知祥能在乱世割据称帝,也算得上一代枭雄,无奈他的接班人孟昶却是个纨绔子弟,当赵匡胤篡夺周嗣,志在一统天下,且将兵锋直指蜀国时,他还在醉生梦死。结果也就不难预料,宋军长驱直入,后蜀毫无抵抗能力,后主孟昶不得不肉坦而降,做了亡国之君。

    孟昶一生,在政治上毫无成就,他留给后人的,除了与花蕊夫人的花边故事,就是春联的发明。据说,有一年元旦,孟昶让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于是亲自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大概是中国最早的春联。

    开国之君问亡国太后:你思念蜀地吗?太后的回答,比刘禅高明百倍

    

    赵匡胤为人宽厚,孟昶投降后,受到他的隆重礼遇,被授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不仅重赏孟昶,赵匡胤对他的家人也非常关照。孟昶的母亲李太后还在世,跟随孟昶一同来到汴京,赵匡胤还经常与李太后聊天。

    李太后比赵匡胤大一辈,赵匡胤对这位亡国太后也颇为礼貌,一点也不摆皇帝的臭架子。有次,他和李太后聊天,突然说道:“老人家要保重身体呀,您还思念蜀地吗?等统一天下,我就把您送回去。”

    开国之君问亡国太后:你思念蜀地吗?太后的回答,比刘禅高明百倍

    

    这个问题似曾相识,历史上曾发生这一幕。那是三国晚期,司马昭吞并蜀国,刘禅沦为亡国之君,被魏国封为安乐公。一次,司马昭举办宴会,邀请刘禅赴会,席间问道:“安乐公是否还思念蜀国?”

    刘禅居然没心没肺地说道:“此间乐,不思蜀。”

    这便是乐不思蜀的典故,刘禅因此贻笑后世。不过,现在也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的体现,如果他回答“思蜀”,难免被司马昭猜忌,以除后患。

    刘禅说乐不思蜀真是为了自保?持这种观点的人,受宫斗剧影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误以为从古至今,亡国之君都不得善终。

    开国之君问亡国太后:你思念蜀地吗?太后的回答,比刘禅高明百倍

    

    事实上,三国时期并不流行诛杀亡国之君,即使后世也不尽如此,隋炀帝就没有杀陈叔宝。暗害亡国之君,这个坏榜样大抵是刘裕所为,此前,亡国之君多得善终。曹丕没有杀汉献帝,司马炎也没有杀曹奂,甚至连暴戾的孙皓也没有杀,司马昭又何必杀昏庸的刘禅?

    刘禅即使为万全起见,也完全没必要说出这等没心没肺的话,贻笑千古,他可以这样说:“作为蜀人,臣当然思念蜀地,不过天意如此,这里也不错。”这样的话反而更真诚,但既然表现出了认命,即使司马昭猜疑刘禅,也会放下疑心,何况司马昭本就没有猜疑这个二货。

    同样的问题,李太后的回答就比刘禅高明百倍。李太后直接避开话题,不回答赵匡胤的问题,说:“我的老家在晋阳,如果能让我回到那里安葬,我就心满意足了。”

    开国之君问亡国太后:你思念蜀地吗?太后的回答,比刘禅高明百倍

    

    李太后告诉赵匡胤,她思念蜀地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思念晋阳。当时,晋阳在北汉境内,这话也无疑在奉承赵匡胤,认为他能统一天下。

    赵匡胤听后,果然非常受用,龙颜大悦。世人也称赞李太后机智,不但没有像刘禅那样落下笑柄,即使拍马屁,也没有一脸媚相,拍得潜移默化恰当好处。李太后因而在北宋富贵终老,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