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阴阳、天干、地支的来历

发布人:管理员

    阴阳、天干、地支的来历

    距今约9000年前,有智者伏羲,仰观象与天,俯察法于地,以求悟得大道,得以用至为简易的方式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伏羲悟道,在山顶上立了一个与自身身体等高的、与地表(石质)相同的石柱,以便观察太阳从起至落之时,柱影的变化情况。

    此石柱本为一物,却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它,只观其形,可知其为石柱,只观其影,也可以知道其为石柱,这就是所谓的“一体生二相”。然而,此前如果没看到“其形”,只看到“其影”,是无法全然知晓这是石柱的“影”的;如果只是看到石柱,而从未能看过“其影”,太阳虽当空,却仍是无法知晓石柱“其影”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石柱的影子也是在形状上产生变化的。

    当没有太阳的时候,石柱仍在,却没有了影,其影并非不存在,而是“隐而不现”,不管是否现“其影”,都不影响人们触摸、使用这根石柱。当有太阳之时,伏羲在分析它时,其影才变得有了意义。故,影者,形之影也(气灵相感而有形),影为阴,则形为阳,柱(表)影在地,则为阴。

    伏羲每日记录、对比在山顶上的石柱形影长短的变化情况,确定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测定出一年为360日,开创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简称为太阳历)。伏羲离世后不久,女娲重新测定历法,将每年由360日增加至365日,这就是女娲补天的由来。

    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一年10个月,即是十天干的来历。

    在测定历法的过程中,白天测定石柱形影的变化,而晚上则观察月亮和星星的运行轨迹。女娲注意到,一年中,月亮有12次圆缺。后世根据月亮的圆缺情况,将一年分为12个月(后来又增添了闰月),一年12个月,即是十二地支的来历。

    后来大家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于纪年。

    阴阳、天干、地支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