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有两个: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首先,许多外部环境因素会直接导致工作压力,如工作进度、工作速度、工作保障等等。但是,没有两个人会对同一工作做出同样的反应,因为个人因素也会导致压力。例如,沉迷于工作者及那些总是感到有一股力量驱使自己准时赶上截止日期者,通常将自己置于更大的压力之下。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压力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上是肉体上的压力;另一类是精神上的压力。大多数时候,工作压力大,不一定是工作任务太重造成的,而是我们自身对周围事物认知的差异造成的。这也是产生心理压力的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工作任务的完成时限与完成标准是可衡量的,任务越重,越是能焕发人的斗志;如果工作任务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人们会心安理得地放弃,也不会感到压力。一般来说,工作压力是因为目标不明,或对任务的理解与处理方式失当造成的,减压时,也只能对症下药。
把工作分解,不要总将工作放在心上
缓解工作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尽可能将工作进行必要的分解,把一项大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的部分,再分阶段地一项一项地完成。这种方法可谓化繁为简,化大为小,通过一步一步完成,以减轻压力,并有效地激励自己最终完成整个任务。
因为,即使有一座山那么重的任务,真正压在你肩上的,还是只有一担,不会让你难以承受。但你不能老是想:要搬走的是一座山,才完成这一担。否则你会有一种熬不到头的感觉。即使拼命苦干,总任务也不见明显减少,心里的压力反而越大。如果你将总任务分解成一月、一周甚至一天的任务,心里的感觉就轻松多了。每天心安理得地只干那么多,哪天超额完成任务,还有意外之喜。
尽力去做,不求百分之百
假如你的目标切合实际,通常你的心情会较为轻松,行事也较有信心,当然也就能感受到自己更具创造力与工作成效,而这也就是说,当你不再只是追求出类拔萃的成就,而只是希望有良好表现时,你反而能因此获得最佳的业绩。
事实上,过分希望取得成功的原因来自于最具自我毁灭性的四个字:“尽力做好”,它虽是渴望取得成功的心理根源,但如果只是随兴地骑着自行车去运动,或是到公园里散散步,这又有什么不对呢?在工作中,我们为何不能只是轻松地去做一些事情呢?过度要求自己“尽力做好”的心理,只会使你既不能尝试新颖事物,也不能欣赏目前的一切。
要是做事能做到完美无缺,做人能做到滴水不漏,那当然很好。可是,每天要遇到那么多的人和那么多的事,即使你有能力一一打发,时间精力也不允许。既然如此,只要大节把牢,小节方面就顾不上那么多了。万一某些方面做得有欠缺,权当它本该就是这个样子。如此,你心里会坦然得多,不至于因某件事或某句话不妥难受得睡不着觉。
天下没有那么多非做不可的事
有些人心事比较重,只要有一点小事总放在心上,一定要把他做完成才可以安心。其实,这件事不做,难道会死人吗?不会!那它就不是非做不可的事。经常问问自己这件事不做会如何,你将发现非干不可的事并不多。每天将这几件非干不可的事做了,其余的事能做多少算多少;或者心情好就做,心情不好就拉倒,这样你就不会为每天有那么多事情没做而感到有压力。
要求上司给出明确任务
有的上司自己是工作狂,也要求员工疯狂工作;有的上司管理水平不佳,对任务的时效性缺少概念,他们会接连不断地给你任务,甚至同时交付多项任务,你不知道该干多少才算完成任务,不知干到何种程度才能让上司满意,天天加班加点也不见有功劳。这时,你应该及时和上司沟通,问问他对你有什么不满和建议,并要求给出明确任务。你需要知道完成任务的标准,不能受多多益善、越快越好这种模糊任务的控制,否则工作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得你透不过气来。
不要把别人的任务揽在自己身上
无论对同事还是对下属,适时帮助是应该的,但不要将本应由他们做的工作揽在自己身上。尤其是对下属,关键时候可以指点一下或提供适当援助,但不能代替他们思考,更不能代替他们操作。否则他们会丧失主动性和责任心,养成依赖心理。如果你的指点、援助还不能使他按时完成工作,说明他力不胜任,应该考虑换人,而不能为了使工作圆满,将任务揽在自己身上,否则,累死累活你活该!
乐于接受或寻求别人帮助
有效地利用社会支持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当自己感到工作压力过大时,要有意识去寻求帮助;当别人提供帮助时,要乐于接受。把自己工作中的体验或苦恼,向自己的家人、朋友倾诉。为此,在平时要有意识地培养与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在你面对工作压力时,才可以从亲朋友好友中得到帮助。
拿出一定的时间娱乐与放松
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缓解或减少工作压力。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平衡饮食结构,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和对压力的不良应对方式,如吸烟、酗酒等。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节奏,每天,听音乐,看电视,散步,聊天,跟孩子玩,欣赏你收集的邮票,读一册好书等,这些都可以放松情绪、缓解紧张。还可以制定休息计划,如午休、周末休息或度假,建立健康的娱乐消闲模式,培养健康的业余爱好,从而舒缓压力。
消解职场压力几个建议
1.消解压力的两项前提
首先,需要对自身有明确的认识:觉察到自己内心的状况;有求助的愿望;有改变现状的决心。
其次,对压力本身要有所了解:识别压力是在什么状态当中,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压力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哪些是必须承受的,哪些是随时间和情境的变化可以自动消除的?将压力彻底清理出来,找出压力源、压力的现状和压力的后果。
2.了解压力的三种途径
首先是察觉压力信号。身体信号:头疼、胃疼、拉肚子、失眠、脱发、皮崴脚、好吃;情绪信号:焦虑、沮丧、易怒、忧伤、烦躁。
其次是分析压力类型。短期压力:存在于一个较短时间内,如突然发生的危机、临时增加的工作任务、生命中的转折点──升学、转学、迁徙、就业、升职、退休等;长期压力:在一段时间内因无法改变的状况而出现的压力,往往产生于不知不觉中。短期压力处理不好,可以转化为长期压力。
最后是分清显、潜压力。显压力是指有明显的压力事件;潜压力是指虽无明显压力事件,却感到不舒服、焦虑。潜压力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加重,甚至在某一时刻酿成危机。
3.消解压力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建立并维持健全的支持系统。所谓支持系统就是长期并且深切了解你的人际关系网络,他们在你最苦闷、悲伤、忧虑的时候是你最忠实的听众,他们的倾听和意见对你会产生重大影响。
第二,拥有良好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能力。人的自信不能仅建立在外表上,完善心理素质,建造并维护心理健康,寻找心态平衡点,明确自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这是坦然面对并排解压力所应具备的素质。
4.短期压力的两项应对技巧
首先是心理技巧:给自己一个奖赏,找朋友倾诉,找一项能够自我愉悦的活动(游泳、逛街、骑马等)。
其次是身体放松技巧:深呼吸、健美操、热水澡。
5.长期压力的三项应对技巧
第一,明确目标的管理方式:明确哪些目标给自己带来了压力?怎样确定合理的目标?例如,作为报刊编辑,自己过去是发稿最多的,选题总是受肯定,这种状态应该保持多少年?何谓“优秀”?要在35岁时做到哪些事或成为怎样的人?仔细思考后,力求对自己有个明确的交代。
第二,明确自身期望的管理方式:重新审视自己的期望值是否合理,对他人影响如何?在做出及时调整的同时,清除不合理的三种期望:我希望自己能被所有人喜欢;我希望自己一直处于业务领先地位,同时做好管理工作;我应该在各方面都很优秀。
第三,学会日常情绪的管理方式,找出自己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强烈的负面情:人的情绪周期和生理周期有关,留意自己的生理周期并加以调控。专家研究表现,强烈的情绪只有30%和当下的现实有关,其他70%则来自于旧伤。找出形成旧伤的源头并将它彻底宣泄出来。
6.放松自己的五种方法
第一,阅读由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写的《消除神经紧张》。我还建议你看一看《为什么会疲倦?》,这是丹尼尔·柯希林写的。
第二,随时放松你自己,使你的身体像一只旧袜子一样柔软。我工作的时候,常常在书桌上放上一只红褐色的旧袜子,提醒我应该放松。如果你找不到旧袜子,也可以找一只猫。你有没有抱过在太阳底下打盹的猫呢?当你抱它的时候,它的头犹如沾湿了的报纸一样软。印度的瑜伽术也认为如果你想放松,就应该多学习。要是你能像猫一样放松自己,大概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了。
第三,工作时采取舒适的姿势。记住,身体的紧张会导致肩膀的疼痛和精神的疲劳。
第四,每天自我检讨5次,问问你自己:“我是否使我的工作变得比实际上更重?我是否使用了和我的工作毫无关系的肌肉?”这些都有助于你培养放松的好习惯。这就像大卫·哈罗·芬克博士所说:“那些对心理最了解的人,都知道疲倦有2/3是习惯性的。”
第五,每天晚上再检讨一次,问问你自己:“我有多疲倦?如果我感觉疲倦,这可能不是我过分操心的缘故,而是因为我做事的方法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