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阎罗王的说法最早来自于佛教,佛教中叫做阎摩罗王,本来是管理人间的天王,后来被佛教改编成管理地狱的王。后来传到中国之后被中国人民结合本地的情况进行了创造,于是出现了阎王。
阎王在中国是一个普遍的信仰,特别是在汉族中信仰更加的普遍,有人说阎王是一个神仙,也有的说阎王是十个神仙,每个神仙掌管着人死后的不同的事项,所以又有十大阎王的说法。十大阎王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府君(一作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等等。
而且历史上很多刚正清廉的大臣死后据说都成为了阎王。比如下面这四位阎罗王,各有各的特色。
第一个死后成阎罗王的是韩擒虎。
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此人和贺若弼、高颎、史万岁等一起并称“隋朝四大开国名将”。他在隋朝统一南北过程中,功勋赫赫,平灭陈朝,俘虏陈后主。
韩擒虎此人长得容仪魁伟。为此还有一个故事。据说隋朝建立后,突厥使者来祝贺。隋文帝对使者说:“你听说过江南有陈国天子吗?”
使者回答道:“听说过。”
于是隋文帝命人将使者带到韩擒虎的面前,并说道:“这就是活捉陈国天子的人。”雄武魁梧的韩擒虎“厉然顾之”,狠狠的瞪眼看了下突厥使者,结果突厥使者吓得魂不附体,非常惶恐,以至于“不敢仰视”。
所以,韩擒虎死后成了阎罗王。韩擒虎吓唬突厥人后不久,有一天,有个得了重病的人突然惊慌地跑到韩擒虎家门前说:“我要拜见大王。”
韩家下人就问:“什么大王?”
这个病得快死的人回答说:“阎罗王。”
韩擒虎的子侄要殴打这个人,韩擒虎却制止了他们,说:“我生前做到了上柱国,死后能做阎罗王,这已很满足了。”
这个故事记录在魏征等编撰的《隋书·韩擒虎传》中记述,按道理古代正史不应该记录这些鬼神之事的,因为古人不相信鬼神。儒家文化不相信鬼神一说。但韩擒虎死后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收入《隋书·韩擒虎传》,可见其颇为流传。后来《韩擒虎话本》更是惟妙惟肖记录了韩擒虎成阎罗王的传授。
第二是生前就成了阎罗王的包拯。
据说包拯白天审判阳间的案件,晚上就去阴间审判阴间的鬼魂案件。可见包青天的已经深入民心。
据正史记载,包拯权知开封府时,曾大开正门。民众但有冤情,可以直接上堂控诉。办事人员做不了手脚,一贯横行霸道的贪官污吏和地痞流氓纷纷收手。没人敢来说情,红包也送不进去。当时的流行语把行贿请托叫作打通关节,民间的谚语则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包公比阎王爷还铁面无私。
比阎罗王还铁面无私,死后能不成阎罗王吗?
在民间传说中,包拯死后,被封为阴间的阎罗王,位列十殿阎罗之首,居第一殿。后来,不过包拯在工作中屡放冤魂还阳昭雪,破坏了阴间既有的秩序,于是被降职到第五殿。
第三位是死后成阎罗王的范仲淹。
范仲淹我们知道,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不仅文章写得好,而且为官清廉。范仲淹担任地方官时,鞠躬尽瘁,政绩斐然,同时,精通军事。他“文武兼备”“智谋过人” ,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
正因为如此,所以,民间对他寄托美好的愿望,以至于范仲淹死后传说他“在冥间”“见司生杀之权”,“人死五七则见阎罗,岂非文正为此官耶”。
第四位死后成阎罗王的是寇准。
寇准,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准是一位魏徵式样=的人物。《宋史·列传四十》上记载,宋仁宗评价寇准是,“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所以说寇准也是一位正直、刚正不阿的大臣,因此,死后也成了人们美好的寄托,成了阎王爷。
《翰苑名谈》上记载,“寇准卒,有王克勤者,见公于曹州境上,向从者,曰:阎罗处政。”
其实,我们发现这些阎罗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清廉、刚正,为人正直。而外貌给人的感觉都是威严。
可见这就是阎罗王的基本要求吧。那么,以上4个哪一个更符合你心目中的阎罗王呢?哪个更厉害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