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从侏罗纪看斯皮尔伯格的童话世界

发布人:管理员

    在2018年上半年,除了漫威之外,荷里活最大的赢家当属斯皮尔伯格了,先是《超级玩家》的流行文化风暴席卷全球,紧接着由他监制的《侏罗纪世界2》上映,再一次惊艳了全球电影院的观众。作为全世界最能赚钱的大导演之一,老爷子虽然不是像黑泽明、希区柯克那样开宗立派的大师,但是纵横影坛几十年沉浮下来,也已经是准宗师级人物。导演做到他这个份上,几乎都有各自鲜明的个人特点,比如詹姆斯卡梅隆,无论是《泰坦尼克号》、《阿凡达》、还是《终结者》,无一不透露着对未来的科技思辨,坚决把技术死磕到底。还有最近几年崛起的大神克里斯托弗诺兰,代表作《星际穿越》、《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盗梦空间》等等,都使用深邃的画面让观众眼花缭乱,更加将蒙太奇艺术发挥到哲学层次。而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老人,他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童话,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成人世界的童话。

    从侏罗纪看斯皮尔伯格的童话世界

    

    很难想象斯皮尔伯格早在1959年就已经开始指导影片,算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人了,但是直到1974年指导《横冲直撞大逃亡》才真正开始的大师的生涯,从此之后,几乎每一部作品都是教科书级别,1975年指导的《大白鲨》更是让他跻身好莱坞大导演之列,随后的几部作品,无一都成为永恒的经典。我想几乎所有人都应该刚看过《第三类接触》、《夺宝奇兵》、《ET》等等,但是这个时候的老爷子,还只是小学阶段,虽然这些电影很经典,但是平心而论,在那个电影技术和手段飞速变革的时代,并不是特别出彩,跟同时期乔治卢卡斯的《星球大战》想必,童话的气息太过明显,并不算是上乘。

    从侏罗纪看斯皮尔伯格的童话世界

    

    但是从九十年代开始,斯皮尔伯格就开始了真正的造神时代,随着《侏罗纪公园》、《辛德勒名单》、《断锁怒潮》、《拯救大兵瑞恩》的上映,斯皮尔伯格不仅成为好莱坞最赚钱的导演,而且成功的跻身于全球大导演之列。而到了二十一世界,《人工智能》、《少数派报告》、《世界大战》更是把他捧上了神坛。在此期间,还成就了汤姆汉克斯、汤姆克鲁斯这两位超级巨星。在新世纪之初,电影文化蓬勃发展,电影技术也开始革命式的变化,从胶片到数字,从定格到CG,成就了詹姆斯卡梅隆、沃卓斯基姐弟等新一代大师。

    从侏罗纪看斯皮尔伯格的童话世界

    

    斯皮尔伯格作为一个老派的犹太人艺术家,一个保守主义的代言人,在他的作品中,有着足够的正能量,足够的泪点,但是,你总会发现他的作品总显得有些不太真实,总是那么遥远难以触及,这也就是为什么他的作品都被称为“,童话”。他总是拼尽全力的去寻找和发掘人性的善良,并把它无限放大之后,呈现在观众面前。比如《人工智能》,一个机器人小孩,有了“爱”的感知,就不顾一切跨越时间和空间,去追寻所谓的母爱。确实很感动,确实很催泪,但确实很幼稚,格局太小。与同时期的《我是机器人》中,机器人自我意识觉醒,继而引发革命的大格局相比,《人工智能》虽然也表现了人类对于机器人的压迫,同时也强调了人与机器的异化倾向,但是却没有更加深刻的思考,而是戛然而止,让人很不舒服。

    从侏罗纪看斯皮尔伯格的童话世界

    

    当然我并没有说梦幻的纯真和纯洁并不好,老爷子这么大岁数还能保持这么好的童心也实在难得。但是我觉得一个好的作品,一部足以流传后世的电影,总要“真实”,总要对真实世界有相应的批判,因为童话始终都是童话,人总是要长大的。如果换一个人来指导《侏罗纪世界》,你想一万年前的地球霸主碰上现在的人类,能有什么好事发生,二流导演会拍出灾难片,一流导演会拍出恐怖片,而顶级导演则会拍出悬疑片。可是斯皮尔伯格老爷子,非要把恐龙和小孩子扯上关系,硬生生的把侏罗纪拍成了动画片。我再强调一下,我并不是说这样处理不好,这也丝毫不影响他大导演的地位。只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只是不太喜欢太过虚幻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