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向正比东北走,反向反比抵两轴。
自变引起线上走,他因引起线移走。
生活高档代塔Q,均衡价变因供求。
最高限价低均价,高于均衡可收购。
例1.(2015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第12题)出境游作为一种大众消费,其需求量(Q)受出境游价格(P)、居民收入(M)等因素影响。不考虑其他因素。图1中能正确反映P与Q、M与Q关系的图形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同向正比东北走,反向反比抵两轴。”当两个变量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的时候,图像则类似于正比例函数图像,其中一端朝着东北方向延伸;反之,两个变量成反方向变化关系,则图像反比例图像,图像的两端抵向两轴。本题中,收入量增增加,会导致需求量则增加,是同方向变化;价格提高,则需求量减少,是反方向变化,因此,根据口诀判断分别是正比和反比图像。答案为B。
例2.(2016年高考文综1卷第14题)因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流感特效药的制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为保证药品的正常供给,政府对该类制药企业实施生产补贴,若用S、S’表示补贴前后该药品的供给曲线,不考虑其他因素,准确反映补贴前后该药品供给变化
的图示是
“自变引起线上走,他因引起线移走”。根据数学常识,如果是自变量引起因变量的变化,一定是图像上的点移动,一般在曲线上用箭头表示其变化方向;如果其他原因,即非自变量变化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的,图像变化就是线平移。变化前的用实线,变化后的用虚线,中间用箭头表示其变化方向。本题中,是政府补贴导致药品的供给量增加,不是自身的价格变化引起的,结合口诀“他因引起线移走”,迅速秒杀本题——A为答案。
“生活高档代塔Q”。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需求曲线的辨别,要看同样价格变动,哪一个需求量变动量(△Q)大,即△Q大的就是高档耐用品,反之,则为生活必需品里的同样的价格变动。2016年高考江苏政治卷第11题(原题略)即是这种情况。
例3.(2016年高考文综全国2卷第12题)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创作完成后,都城洛阳的人们都认为写得好,争相传抄,一下子使纸帛的价格贵了好几倍,这就是成语“洛阳纸贵”的由来。若用S、D分别表示供给和需求曲线,下列图示正确反映“洛阳纸贵”的是
“均衡价变因供求”,是描述供求关系影响均衡价格的。均衡价格是供给量等于需求量即市场正好饱和时的价格,在图像上就是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叉点对应的价格。供给线或者需求线平移会引起均衡价格的变动。这里图形的变化存在三种基本情况:第一是,供给线不动,需求线平移导致均衡价格变化;第二,需求曲线不变,供给曲线平移导致;第三,供给线需求线都平移导致均衡价格变化。本题中,由于对纸张的需求量增大,而供给量不变,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属于上述第二种情况,所以选D。
例4.(2013年高考文综全国2卷第15题)当前我国农业补贴的重心已由流通环节向生产环节、由消费者向生产者转变,初步形成了支持价格、直接补贴和一般服务支持相结合的农业补贴模式。支持价格是指一国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而对粮食等农产品所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格。我国某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如图所示。该产品的支持价格和供给数量分别为
A.P0,Q0 B.P1,Q2 C.P1,Q4 D.P2,Q1
“最高限价低均价,高于均衡可收购”。价格异常变动,政府必须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这里有两种情况: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格。当市场均衡价格不断攀升,远高于商品价值量时,政府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基本生活,实施最高限价政策,一般而言,最高限价要低于市场均衡价格,只有这样才合乎价值规律。此句大家可以参考2015年江苏卷第10题;当市场均衡价格不断降低,远低于商品价值量时,政府实施的最低限价要高于均衡价格,以稳定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保持合理的生产规模。本题中,为了维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于粮食的最低收购价格应该设定在市场均衡价格的基础上,故选B。
总之,前三句和第五句是涉及价格影响供给量与需求量,第四句涉及非价格因素对供求量的影响,第六句涉及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均衡价格的,第七句和第八句涉及宏观调控的对价格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