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逻辑来讲,一种事物的发展规律应该是越来越强,越来越高的,武器应该也不例外,事实上也确实是这样,冷兵器那是另一个时代暂且不提,就拿热兵器来说。
从火绳枪到燧发枪,从铅弹丸到金属弹壳定装弹,枪械的威力、精度和射程都是在不断进步的,然而吊诡的是,如今大量装备的现代突击步枪,威力还没有一战二战时普遍使用的那种栓动式步枪大?
无论是材料还是化工,还是设计,随随便便就能研发出一种威力胜过栓动式步枪的现代自动步枪,至于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关键原因还是有没有必要的问题。
一战二战时的步枪动辄射程上千米,除了用于狙击作战,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根本没必要,威力也相当过剩,而且后坐力太高,射击精度虽不受太多影响,可士兵的体力也是有限的。从二战中期开始,德国就开始使用中间威力步枪弹。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步枪使用的都是短药筒的中间威力弹,有效射程在600米上下,这一点和使用长药筒全威力弹的栓动式步枪确实没法比,那时有效射程最少也800米,毛瑟98K这种优秀的步枪甚至能达到1000米以上。
弹药体积变小了,自然威力也不会太大,来看一下这一组步枪口径与弹壳长度的对比:
二战时期
德国:7.92×57
苏联:7.62×54
美国:7.62×63
英国:7.7×56
日本:6.5×50
1945~1975
华约:7.62×39
北约:7.62×51
1975~现代
前华约:5.45×39
北约:5.56×45
中国:5.8×42
可以看出来,子弹不仅口径在减小,长度也在减小,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不只是为了节省资源,实战证明有这么大的就够用了,没必要死心眼非要使用打大子弹,况且小口径子弹的杀伤力并不比中口径子弹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