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1月1日,一个由四名梦想家组成的团队启飞了历史上首个定期商业航班。1914年,航空业只有一条航线、一名旅客。100年后的今天,全球航空业以前所未有的网络将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影响着世界每个角落的人们。
1914年1月1日,汤雅士(Tony Jannus)驾驶贝诺华(Thomas Benoist)的喷气飞船横跨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湾,从圣彼得堡飞至坦帕,历时23分钟,开启了全球首个定期航班。当时飞机上唯一的一名乘客为原圣彼得堡市长费翊(Abram Pheil)。
1919年荷兰皇家航空创立,是现在历史最悠久且仍以原有名称运作的航空公司。1920年,荷航开始运营其首个从伦敦至阿姆斯特丹的定期航班,该航班一直延续到今天。1920年荷航总共运输旅客345名,货物和邮件25000千克,相当于一架波音737飞机飞行一次的负载。
1922年哥伦比亚总统Pedro Nel Ospina乘坐飞机进行公务旅行,这是航空业首次执行公务飞行。该飞机由哥伦比亚德国航空运输协会(SCADTA)运营,即现在的哥伦比亚航空公司。
1929年10月29日首个国际航空协议——华沙公约签署。主要内容包括航空运输的业务范围,运输票证、承运人的责任、损害赔偿标准等。
1929年泛美航空开始运营由旧金山到马尼拉的首个跨太平洋帆船航班。首航历时1周,沿途交付10万多份邮件。
1936年被誉为“改变了世界的飞机”道格拉斯 DC-3进入美国航空公司开始服务,时速接近160公里,载客21名,为商业飞行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首航由纽约飞往芝加哥,中途未停。即使飞翔文明进入喷气时代,仍有许多乘客首选DC-3,它是历史上产量最高的民航机种。当时价值10万美元,该价值至今未变。
1939年美国航空公司在纽约拉瓜迪亚机场打造了历史上首个机场休息室,命名为“海军将官俱乐部”。自此,航空公司开始利用机场休息室为旅客提供更多的舒适与便捷服务。
1944年52家航空公司联合签署了《芝加哥公约》,该公约为飞机、空域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准则,至今仍是商业航空的法律基石。
1945年4月19日,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缩写IATA)在古巴哈瓦那成立,58家航空公司签署了文件。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是由各国航空公司成立的世界范围的非政府组织,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现在IATA有240个会员,占世界总航空公司的84%。1993年8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正式加入该组织。 IATA代表、领导和服务航空业,其金融服务是国际航空业的支柱。
1945年另外一件大事是南非航空公司开始其“跳羚服务”(Springbok Service ),连接起了南非与欧洲大陆。当时该航班需飞行3天,但已经大大超越其他交通方式。后来这趟航班由每周一班加密到每周六班。
1947年澳洲航空开启其经典的“袋鼠路线”(Kangaroo route),即悉尼、伦敦间的往返航班。当时袋鼠路线的票价相当于普通澳大利亚人两年的工资,如今已缩减到两周的工资,其中可见航空业的价格变化。
1952年,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喷气客机——哈维兰彗星型客机,进入英国海外航空公司(BOAC)服役。但该飞机屡现安全问题,1954年,一架隶属英国海外航空公司的彗星-1型(comet1)客机,航班编号781号,由罗马飞往伦敦时坠毁于地中海。1965年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停飞该飞机。1981年彗星客机执飞其最后一趟商业航班。
1959年第一个登机桥投入使用。登机桥大受旅客欢迎,它的出现意味着航空公司正致力于为旅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1961年为商业飞机打造的16mm电影系统问世。环球航空公司是第一家在其航班上放映电影的公司,巴基斯坦国际航空是第一家飞机上放映电影的非美国航企。
1964年甲壳虫乐队乘飞机到达纽约肯尼迪机场,被看做航空史上最具标志性的时刻之一。标志着航空业成为融合和传播文化及价值观的渠道。到达后的第二天,甲壳虫乐队登上The Ed Sullivan节目,吸引了730万观众,这在美国文化史上算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真正将席卷全国的“披头士狂热”带到美国人中。
1970年,世界上首架宽体客机,波音747服役。波音“豪赌747”曾经非常有名,当时波音计划生产747大容量远程客机,泛美大力支持,并当场拍下5.5亿定金,订购20架747。但泛美同时要求,波音要在三年内完成一种革命性巨型客机的设计、新总装厂的筹建、试飞和适航验证。这是史无前例的,不管是航空公司还是飞机公司,至今没有人超过这个疯狂的举动。在5万波音人疯狂地赶工16个月之后,第一架波音747在1968年9月30日成功地下线。
1971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成为历史上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被看做是低成本航空的先驱。低成本航空公司依靠创新和竞争改变了航空业版图,为旅客带来更多福利。
1972年开账与结算计划( Billing and Settlement Plan,简称BSP)成立,第一张纸质中性票诞生。开账与结算计划是国际航协根据运输代理业的发展和需要而建立,供航空公司和代理人之间使用的销售结算系统。2012年,全球共有177个国家和地区的350家航空公司使用88个BSP,运营金额达2490亿美元。
1976年协和号飞机投入服务,主要用于执行从伦敦希思罗机场(英国航空)和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法国航空)往返于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的跨大西洋定期航线。飞机能够在15000米的高空以2.02倍音速巡航,从巴黎飞到纽约只需约3小时20分钟。协和飞机共生产了20架,其中仅有16架投入营运。协和号于2003年“退役”,结束了27年的商业飞行生涯。
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放松航空公司限制法案》,允许市场自由定价,航空运输企业可以自由进入市场,开启了美国航空业全面自由化之路。法案通过后,机票价格下降,例如,法案通过前,从纽约到洛杉矶的往返机票将近1500美元,而今天只需要300美元。
1981年美国航空开启 AAdvantage常客计划。飞行常客奖励计划(Frequent Flyer Program)是许多航空公司给忠实乘客的一种奖励方案,普遍的形式是:乘客们通过这个计划累计自己的飞行里程,并使用这些里程来兑换免费的机票、商品和服务以及其他类似贵宾休息室或舱位升等之类的特权。第一个现代性的飞行常客奖励计划起源于1979年的德克萨斯航空,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那些大量的竞争者,所以这家航空公司与1981年5月被美国航空所超越。美国航空的 AAdvantage 常客计划为行业带来了创新,至今仍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会员,大约6700万。
1989年荷航与西北航空开始合作,创立航翼联盟(Wings Alliance)。航翼联盟(Wings Alliance)是一个由美国的西北航空、美国大陆航空、荷兰的荷兰皇家航空、以及意大利的意大利航空所组成的一个准航空联盟。虽然这几家航空公司在代码共享及飞行常客计划上有相当紧密的合作,但是却从来没有真正对外宣布结盟过。这样的准联盟关系一直持续到2004年9月,上列的航空公司均加入了天合联盟(美国大陆航空已于2009年10月改投星空联盟,2012年3月并入美国联合航空)。自此之后,“航翼联盟”一词便不再具有意义,但航翼联盟代表了航线运营市场的一个新方向。
1990年,第一次海湾战争前,印度航空公司与印度空军出动488次航班,在59天内从安曼输送到孟买111000人,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1997年星空联盟成立。星空联盟(Star Alliance),是一个正式成立于1997年5月14日的国际性航空联盟,初期是由5家分属不同国家的大型国际航空公司结盟,借由共用软硬件资源与航线网等方式,强化联盟各成员竞争力。今日的星空联盟成员数已发展到25个之多,除了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联盟外,它的成立也掀起20世纪末期一股航空联盟热潮,其他对手航空竞相揪结伙伴成立联盟团队,例如天合联盟(SkyTeam)与寰宇一家(oneworld),以期能与星空联盟抗衡。
1998年国泰航空首次穿越北极,连接起了纽约和香港,该航班飞行了16小时。国泰航空有限公司(Cathay Pacific Airways Limited)是香港第一所提供民航服务的航空公司,为太古集团及寰宇一家成员,以香港国际机场作为枢纽。国泰航空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定期航空业务、航空货运、航空饮食及航机处理,旗下的子公司包括港龙航空及华民航空。
2004年印度洋海啸,飞机运输了成千上万的救援物资,展示了航空业的速度和可靠性,证明其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至关重要。2010年海地地震和2011年东非饥荒中飞机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2004年,新加坡航空公司开始了直航洛杉矶、纽瓦克和纽约的航班,成为商业航空史上最长的定期航班。新加坡到纽瓦克的直飞航线总里程9500英里,平均航时约18小时,不过由于风向和路线变动的影响,航时有时会超过21小时。
令人惊叹的长途飞行技术无法与油价瞬息万变这一残酷现实抗衡。新加坡在这两条超长航线上使用的是四引擎的空中客车A340-500机型,它是空中客车公司迄今生产的航程最远的机型,该航班只有100个座位,且全部是商务舱。
2008年,大部分航空公司跟从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宣告,在6月1日起停止发出纸本机票,改为发出电子机票。电子机票的出现时航空更加便捷、可靠,同时也为像自助登机等快捷服务的研发打下了基础。
2009年,IATA要求其成员必须通过IOSA认证。目前,IOSA正在计划新版IOSA认证,成员2015年底必须通过该认证。IOSA认证(IATA Operational Safety Audit),即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运行安全审计认证,是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制定的一项为国际所认可和接受的航空安全标准,用于评估航空公司的运行管理和控制系统。这项认证创建于2003年,以国际审计标准为指导,力求通过稳定的标准来进行审计。
2011年汉莎发起了世界上第一个使用生物燃油的定期商业航班,从汉堡飞往法兰克福。这是替代能源商业化的重要一步。目前的任务是确保生物燃油的商业化成功,以期让航空公司实现环保飞行。
2011年波音梦想客机787交付日本全日空,是航空史上首架超远程中型客机,大量采用复合材料、低燃料消耗、较低的污染排放、高效益及舒适的客舱环境,可实现更多的点对点不经停直飞航线。
空客A350于2014年第四季度交付给启动用户卡塔尔航空。时隔100年,与汤雅士1914年驾驶的两栖飞机相比,空客A350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质的飞越。空客A350是空中客车的新世代中大型中至超长程用广体客机系列,以取代较早期推出的空中客车A330及A340系列机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