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金准产业研究 2019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暨景气指数报告

发布人:行业研究

前言

1995年互联网商用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经过十年左右的商业模式探索阶段和十年左右的高速发展阶段,已成长为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引擎。2018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口红利见顶等内外部多重因素的共振影响,我国互联网行业遇到了一些困难,高歌猛进的势头有所放缓,开始进入转型调整、动能转换的新时期。

一、2018年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

1.1行业仍处景气区间,景气指数小幅下降

一致指数和先行指数双降。2019年第一季度,互联网行业一致指数为104.78(2017年Q1=100,下同),环比下降0.05个点;先行指数为105.60,环比下降0.15个点;滞后指数为106.26,环比上升0.65个点。三大指数均大于100,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仍处于景气区间,但一致指数和先行指数均出现下降,表明行业将进入转型调整的新阶段。

图片1.png 

1.2增速高位趋缓,降幅明显扩大

营收增速下降到30%。2018年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达1.86万亿,同比增长30%,增速仍是战略性新兴服务业(14.9%)、科技服务业(15.0%)和高技术服务业(13.4%)的两倍左右。收入增速的下滑幅度明显加快。

主要业务增长放缓,新兴动能有待成长。2018年,电子商务、游戏、社交、搜索引擎四类业务的收入合计达15927.53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达86%。电子商务收入同比增长33.4%,增速与2017年相比下降8个百分点。游戏、搜索引擎等业务增速较2017年同期分别下降23、22个百分点。社交业务虽然同比增长48.2%,但增速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新兴业务方面,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业务虽然增长很快,但规模较小,尚无法对行业增长形成有效支撑。

1.3企业集中上市,市值大幅波动

垂直领域龙头企业集中上市。2018年,美国、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纷纷对准上市公司,尤其是向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新经济公司抛出橄榄枝,互联网行业迎来2014年以来新一轮上市浪潮。

上市企业市值全年振幅达25.3%。互联网行业仍处于价值流入期。市值规模比3,由斯莱沃茨基在1999年的时候提出,主要用于行业间价值转移的测量。截至2018年,上市互联网企业的市值规模比达4.4,相比2017年有所下降,但仍高于阈值2的临界点,行业总体处于高成长、高收益水平的价值流入期。

1.4投融资渐入寒冬,回暖尚需时日

我国投融资市场保持增长。2018年,国内投融资整体仍然保持增长态势,投融资案例共2685件,相比2017年的1296件增长107.2%,披露的总交易金额为697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484.8亿美元增长43.8%。其中超过1亿美元的融资案例共125起,同比增长60.3%,融资金额达555亿美元,同比增长59.2%。

下半年开始投融资活跃度大幅下降。受经济下行压力传导,行业自身发展减速,金融领域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影响,互联网领域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了明显冲击。2018年下半年,我国互联网投融资市场开始步入寒冬,融资交易数和规模大幅下降。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融资案例共438起,环比下降15%,披露的总交易金额为76.6亿美元,环比下降44.9%,投融资市场尚未回暖。

二、消费互联网积极拓展新市场

2.1消费互联网增速放缓的原因分析

2018年,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供给侧创新空间逐渐变小,需求侧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逐步见顶,消费互联网增速持续放缓。互联网企业加快发展智能零售、社交电商、电子竞技、短视频等新模式新业务,积极向三、四、五线城市和农村用户渗透,拓展行业发展新市场。

2.1.1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2018年,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2018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8、2019年世界经济增速的预测下调0.2个百分点。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消费市场增速下探至10%以下区间。2018年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稳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9%),增速呈现持续下滑态势,相比2017年下降1.2个百分点,5年来首次低于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降趋稳。2018年,全国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9%。增速较2017年下降1.3个百分点。

实体经济融资出现困难。2018年,结构性去杠杆深入推进,各经济主体的融资活动都受到抑制,全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共获得融资19.3万亿,同比增速为-0.9%,较2017年大幅下降10个百分点。

2.1.2供给侧:创新空间逐渐变小

面向消费者的创新空间有限。从竞争格局看,面向消费者的互联网传统业务经历了充分竞争,逐步形成了“两超多强”的格局,阿里巴巴、腾讯跻身4000亿美元俱乐部,消费互联网市场步入成熟阶段。从发展趋势看,面向消费者的应用创新空间不断被压缩,目前已经对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各方面进行了全场景覆盖,从城市白领到下沉市场、从基础消费服务到消费分层,各细分市场呈现出明显长尾效应,创新空间也在不断缩小。流量入口集中,获客成本高企。流量入口呈现“强者恒强”趋势,集中于BAT等头部企业,脱离大平台孵化独立成长的独角兽企业数量变少。同时,各类应用的线上获客成本都呈现逐年提升态势。

2.1.3需求侧:流量红利逐步消退

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红利见顶。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触及天花板。近年来,随着网络资费的持续下滑和互联网应用体验的不断改善,互联网用户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用户上网时长逐年递增。据金准产业研究团队了解,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7.6小时,每天接近4个小时。而中央电视台、国家统计局等联合发起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显示,除去工作和睡觉,2017年中国人每天平均休闲时间仅为2.27小时,用户使用时长的未来增长空间已经不大了。

2.2电子商务新模式不断涌现

我国电商渗透率全球第一。中国电子商务起步稍晚于美国,从最初的图书、服饰到消费电子产品再到生鲜、美食等,电商逐步渗透到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2018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18%,已成为全球电商渗透率最高的市场。我国网上零售额增速持续下降。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19年1月-4月,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8%;而在2018年全年这一数字是24%,2017年为32%。尽管高速扩张期已过,但行业并未僵化,反而积极探索各类新业态,从品类拓展、流量模式、价值链重构等角度探索突破空间。

2.2.1智能零售切入重货、鲜货领域

在服装、家电、消费电子等品类中,电商渗透率已达30%以上,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相比而言,食品饮料的零售体量庞大,但电商渗透率只有5%-10%,空间巨大。

2.2.2社交电商创新流量获取模式

一是社交裂变拓展“电商边远人群”市场。在中国,较成熟的电商用户有5亿-6亿;而微信活跃用户超10亿,其中覆盖了4亿-5亿平时不在网上购物的人群。拼多多依靠微信平台,以及自身的性价比定位,成功触达并激活了这批“电商边缘人群”。

2.2.3 C2M模式连接消费者和传统制造企业

淘宝和天猫的出现给了传统OEM、ODM企业发展自有品牌的机会,然而随着电商流量成本上升,中小型制造企业通过自有资源获取流量建立品牌的门槛大大提高。一些集成型的C2M(consumer to manufacturer)电商应运而生,典型代表是自有品牌模式的“网易严选”和制造商拥有品牌的“必要”。

2.3游戏产业加快融合化发展

游戏收入增长受政策冲击明显。2018年3月下旬起,游戏版本号暂停发放;8月底,教育部、新闻出版署等八部委联合出台“游戏总量调控”政策。受政策影响,2018年中国游戏产业在整体收入上的增幅明显放缓,实际销售收入达2144.4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17年下降17.7个百分点。

2.3.1游戏+电竞蓬勃发展

一是电竞游戏收入占主要地位。中国电竞市场收入来源主要包括电竞游戏、直播、相关赛事等。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电子竞技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834.4亿元,同比增长14.2%,占中国游戏市场比例为38.9%。其中,移动端电竞游戏收入首次超过客户端,占比达55.4%。例如,移动电竞游戏《王者荣耀》年流水达216亿元,远超其他类型游戏,《王者荣耀》、《QQ飞车》分别位列2018移动游戏综合热度榜第一和第三。

二是电竞比赛价值突显。与电竞游戏相比,电竞比赛赞助费带来的收入较少,但在游戏版号收紧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组织电竞活动、相关赛事可以提升游戏玩家的活跃度,延长老游戏生命周期。2018雅加达亚运会,电竞作为表演项目首次亮相国际运动赛事,中国队在《王者荣耀国际版》与《英雄联盟》两项荣获金牌。目前,腾讯已经投资了《王者荣耀》和《英雄联盟》全球职业联赛两个大型电竞比赛,2019年将组织更多且更大规模的电子竞技活动。

2.3.2游戏的泛娱乐联动愈发成熟

游戏产品通过知识产权(IP)作为媒介,与其他娱乐产业产生的联动越来越多,成为游戏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IP改编游戏的市场份额保持高位。2018年我国知识产权(IP)移动游戏市场销售收入超900亿元,同比增长21.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同时,IP(知识产权)来源的逐渐丰富,改编自动漫、小说、单机游戏等多个种类IP的移动游戏销售收入的占比都超过5%。另一方面,游戏向其他文化产品的逆向改编快速发展。例如,“龙之谷”借助电影《龙之谷:破晓奇兵》营造了具体的二次元荧幕形象,通过影视切入二次元用户群体。此外,还利用音乐、漫画、周边、图书等泛娱乐文化产品拓展更多的用户群体,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影响力,创造约百亿元的收入。

2.3.3游戏企业加快开拓海外市场

海外游戏市场已成为中国游戏企业重要收入来源。2018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95.9亿美元,同比增长15.8%。腾讯、三七互娱、游族网络等游戏企业全面开展海外平台布局,完美世界在北美、欧洲、亚洲等地成立了分支机构,强化对于用户的深度运营,未来游戏产业走出去通道将进一步拓宽。游戏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投入也是文化输出的新途径。例如巨人网络推出了为出海业务量身打造的“郑和出海计划”,致力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推动国内外热爱游戏的开发者、玩家、合作伙伴有更深入的合作与交流,向海外弘扬中华文化。

2.4数字内容深耕国内外市场

2.4.1长视频平台加码自制内容,加快拓展院线电影

平台自制内容对流量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近两年,移动视频行业中明星真人秀、古装自制剧集对在线视频平台流量的拉动作用较为显著,例如爱奇艺的自制综艺偶像练习生、自制古装剧延禧攻略,腾讯视频自制综艺创造101等均掀起一波追风潮流。2018年,在线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在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占比达8.3%。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等长视频公司拥有大量自有版权的内容产品,包括自制内容、采购内容在内的优质内容成为此类公司吸引用户的制胜法宝。

一线平台积极向院线电影制作领域拓展。一方面,互联网龙头企业成立影视公司,参与院线电影的投资、宣传、发行等环节。例如,阿里影业推出锦橙合制计划,以主投、主控或主宣发方的身份,与制作公司合作,扶持年轻导演、编剧,计划在未来五年的四大电影档期推出合制电影。另一方面,爱奇艺推出“原创电影计划”,将负责影片的立项、投资、宣发,参与创作和制片管理,参与保底。基于爱奇艺巨大的流量池和观众数据库,帮助制作企业更精准地定位影片和观众,进一步颠覆“先生产,再放映,再反馈”的传统模式,变更为“定制生产,即时反馈”的全新模式。

2.4.2“信息流+短视频”掀起数字内容发展新浪潮

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加速演进,以个性化推荐和精准分发为核心的信息流正成为数字内容的主要分发形式。“信息流+短视频”改变了用户获取视频服务的模式,由人找内容变为内容找人,掀起数字内容发展新浪潮。

一是内容生态逐步建立。短视频平台通过降低视频制作门槛、内置多样拍摄模式、引导用户参与高热度话题、鼓励用户原创、引入官方机构入驻等方式生产出具备娱乐创意、知识传播、社会公益的优质内容,逐步形成良性的短视频内容生态,诞生了一大批垂直型企业,如:主打财经资讯的“功夫财经”、主打家庭美食的“日日煮”,以及美妆类短视频应用“小红唇”等。

二是短视频覆盖工作生活各领域。各大平台全面发力短视频业务,“抖音”挖掘年轻人关注的热点,具有浓厚的创意性及表演属性,“快手”主打草根用户,让每个用户都有表达自己对生活态度的机会,腾讯“微视”、阿里“鹿刻”主打生活消费。短视频内容从基于社交的娱乐、搞笑为主,向新闻获取和知识分享等专业化、垂直化的方向发展,涉及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涵盖数十余种细分类别,已然成为人们获取资讯、表达自我的一种新方式。

三是短视频成为流量新高地。短视频凭借其时效短、传播性强、观看门槛低等优势,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数字内容的新高地,大量用户选择短视频作为碎片化时间的娱乐消遣方式。2018年,短视频用户使用时长在移动互联网总使用时长占比超10%,仅次于即时通信。

2.4.3数字内容产业走向海外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的数字内容产业生态逐步形成,在内容、制作、发行、版权等全产业链均开展了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一是数字内容平台纷纷拓展海外业务。阿里、腾讯、今日头条等企业均发力全球内容生态布局,先后投资、收购海外应用获取本土用户资源、快速打入当地市场,例如腾讯领投印度Google Play排名第一的新闻应用“News Dog”;“今日头条”收购美国短视频应用“Flipagram”和北美视频社交软件“musical.ly”。二是短视频出海初获成功。短视频天生具有的丰富元素打破了语言与文字不同带来的障碍,在东南亚、中东、印度等互联网红利积聚的地区初获成功。抖音海外版“Tik Tok”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5亿,印度用户占比达39%,据金准产业研究团队数据,“TikTok”在全球下载量已超过10亿次,在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量仅次于YouTube和Instagram。另一短视频平台“快手”海外版Kwai在越南、韩国均冲上app排行版冠军,被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中国app,已经在全球近十个国家和地区上线。

三、工业/产业互联网探索开辟新空间随着消费互联网市场渐成红海,传统龙头企业、大型互联网企业

都将目光转向企业市场,通过打造技术中台、开放数字化能力等手段赋能B端,满足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等业态群体需求,加快探索工业/产业互联网业务,开辟行业发展新空间。

3.1工业/产业互联网市场潜力巨大

ToB业务价值初现。金准产业研究团队认为,随着互联网领域投融资逐步回归理性,市场对企业估值的判断也从流量获客为基础向利润创造为导向转变,企业服务市场价值凸显。从全球看,开展toB业务的企业在IPO中获得的估值更高。

我国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我国企业服务市场潜力巨大。2018年,我国日均新设企业超过1.8万户,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亿户。同时,我国供给侧的数字化水平较低,金准产业研究团队研究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家需要信息化服务的中小企业。另一方面,我国企业B端市场供给能力的提升空间巨大。

3.2传统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放服务能力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推动工业全要素、全环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泛在深度互联,构建数字驱动下的工业新生态。传统企业积极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形成50余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部分平台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超过10万套,涌现一批创新工业APP并实现商业化应用,网络协同制造、管理决策优化、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

3.2.1装备和自动化企业依托平台创新服务模式

装备和自动化企业在工业现场沉淀有大量生产设备与工业系统,在其多年的创新探索中也形成了丰富工业知识、经验和模型,这些企业正借助平台化布局,实现底层设备数据的采集与集成以及工业知识的封装与复用,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服务模式。目前,这些企业在平台构建中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将现有工业应用向云端迁移,构建应用服务平台,实现应用的灵活部署与调用。

3.2.2领先制造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经验转化为服务能力

领先制造企业凭借自身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围绕生产优化、用户定制、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平台化服务,形成了多种创新模式。一是消费品生产企业基于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用户需求、设计资源与生产能力的全面打通。

3.2.3面向企业的共享经济蓬勃发展

产能共享成为生产性服务新模式。沈阳机床集团推出的i5智能共享机床,加工时产生的数据可广泛用于商业、管理和技术开发,并与互联网共享生产力平台实时连接实现生产力共享,提高加工总效率40%以上,提升我国基础工业水平。目前两万多台价值49亿元的i5智能共享机床,为我国26省、161市的2000余家企业客户提供服务,已连接互联网的智能装备10643台,服务机时269万小时。中介型共享制造开启“无工厂”制造模式。

企业服务领域成为共享经济新赛道。办公空间共享发展迅速,今日头条、忠旺集团等大企业开始加速进驻“共享办公”。《2018年中国共享办公活力指数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中国共享办公平台数超过300家,布局网点数超6000多个,总体运营面积达1200万平方米,提供工位数达200万个。企业办公设备共享潜力巨大。

3.3互联网企业将数字化能力向供给侧迁移

互联网龙头企业通过工业/产业互联网,将过去20年内沉淀的社交、购物、娱乐、本地生活等多元商业场景及相应的数字化能力与云计算等服务充分融合,通过“数据+算力+算法”的机制助力制造企业在品牌、制造、组织、销售、渠道、资金、供应链等各环节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实现端到端的全链路数字化。

3.3.1打造面向企业市场的核心能力

构建适应工业/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技术中台。中国互联网企业崛起于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了实现更短的迭代周期和更广的场景覆盖,组织内部天然形成烟囱式的系统管理架构。这种架构最直接的弊端是众多项目无法预估的重复建设、重复维护、重复投资,后续更受困于系统间高昂的交互和协作成本。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管理者发现技术沉淀速度、业务敏捷性和组织效能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3.3.2以云服务、小程序为抓手,拓展toB业务

通过企业上云赋能中小企业。经过多年发展,随着上云企业对具体的场景、一站式服务,以及云厂商背后资源支持的需求越来越大,云平台上的各类行业应用和解决方案不断丰富,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平台提供商、行业应用提供商和企业用户合作共进的完备生态。

依托云平台打造企业应用。互联网龙头企业基于图像识别、机器视觉、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打造企业级应用,并通过云计算平台向企业提供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阿里云ET工业大脑与正泰新能源合作的AI质检已经可以实现单、多晶电池片EL缺陷的毫秒级自动判定,识别隐裂、黑斑等20余种瑕疵,相比人工检测速度提升2倍以上。

小程序向企业服务各领域加速渗透。小程序触手可及,用完即走的特点使其在引流、获客、传播、营销等方面价值凸显,同时较低的开发、运维、推广成本使得小程序在拓展企业用户时优势明显。

3.3.3加快科技赋能,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的应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不断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和服务成本,全面提升了金融服务覆盖的深度广度。

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由于信息不对称、财务质量不佳、基础资产状况薄弱、金融机构业务流程复杂、外部支撑环境不佳等原因,中小企业面临着金融服务可得性低、成本高、业务流程复杂、效率低等问题。互联网企业以大量的平台交易数据、社交聊天数据等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以及生物识别等技术,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路径。例如,京东数科建立了固定收益基本面量化分析系统(FIQS),帮助机构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和跟踪企业主体信用水平。网商银行基于阿里平台的数据,建立了大数据风险管理框架、智能风控大脑等,为400万线下经营者提供网上贷款。

互联网征信推动现代信用服务体系日趋完善。2018年,在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指导下,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8家市场共同组建了国内首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有限公司”。目前百行征信已经签约接入了600多家机构的信用信息,个人征信进入了“大数据征信时代”,不但满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信息共享的需求,提高个人征信的有效供给,还进一步降低市场的交易成本,推动了“免押金”、“先享后付”、“分期付款”等消费模式的发展壮大。

“互联网+金融”极大丰富了个人用户的金融服务供给。互联网为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渠道和思路,使得原本只面向高端金融客户的服务更加广泛的服务于普罗大众,实现了理财客户群体的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通过互联网获取金融服务。例如,2018年,天天基金的日均活跃用户数达140.8万,全年基金认申购及定期定额申购交易约5536万笔,基金销售额达到5251.62亿元,同比增长27.3%。

3.3.4“互联网+教育”成为toB服务新热点

中国教育一直面临着投入产出失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素质教育水平以及教学质量不均等问题,“互联网+教育”是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提升教育整体水平的重要路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龙头企业纷纷加码“互联网+教育”。百度采用“AI+教育”的模式,围绕从小学至硕士三年级,提供辅助教师备课、授课等核心服务,以百度云为切入口获取更多的教育渠道资源,百度负责产品与技术的研发,而合作的学校、教育机构则负责内容的品质。

教育SaaS快速发展。专业教育SaaS公司占据目前教育SaaS赛道的主要部分,以向行业B端出售SaaS服务为主要盈利模式;工具化产品公司以题库为重要抓手,通过向行业内公司提供成体系和专业化的题库系统和其他工具化产品进行SaaS业务增值;课程内容型公司以教学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模式为集成化产品,为B端企业提供SaaS服务,从而带动C端的统一目标消费群。

3.4工业/产业互联网转型将是个长期过程

工业/产业互联网与消费互联网的服务主体不同,在商业模式、产品属性、决策流程、人员需求等方面差别迥异。同时,以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业务无法向消费者业务一样裂变式发展,工业/产业互联网转型将会是个长期的过程,必然面临各种困难及挑战。

一是连接实现难。当前,我国企业的数字化水平依然不高,实现“上网”面临着连接难。以工业企业为例,工业自动化系统被国外企业把控,同时联网设备和工业设备紧耦合难以实现网络分层。

二是产品开发难。消费互联网服务的对象是个人,决策主体明确,决策时间短,需求相对清晰,消费互联网多以标准化产品吸引特定用户群,采用产品快速迭代的方式逐步提升用户体验。

三是价值创造难。消费互联网应用通过一个APP能够触及到千万级甚至上亿的用户,将流量与商业活动进行引导嫁接,能较为容易的实现流量变现。工业/产业互联网应用大多需要对企业的生产、服务、管理流程进行梳理改造,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实现互联网赋能,这一过程风险大、成本高、耗时长,企业主动转型的意愿并不强烈。

四是人才获取难。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以及水平尚不能满足我国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需求。当前高等教育体系中机械类、电气信息类等制造业直接相关专业所占总招生比例明显下降,与同期产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

结语

2019年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互联网行业转型调整交汇共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前景依然广阔。

2018年我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景气指数首次出现下降,行业进入转型调整、动能转换的新时期。互联网企业加快传统业务转型升级的步伐,智能零售、社交电商、电子竞技、短视频等新模式快速兴起。同时,将目光转向企业市场,通过数字化改造、开放服务能力等手段赋能B端,工业/产业互联网业务加速发展。

2019年实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互联网转型交汇共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容忽视,但前景依然广阔,金准产业研究团队预计2019年上市互联网企业营收将突破2.2万亿,增速区间为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