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金准人工智能 智慧城市数字化发展专题分析报告

发布人:管理员

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以物联网、云计算、宽带网络等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通过信息感知、信息传递及信息利用,实现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和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竞争能力,实现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城市。

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应用金准数据,并结合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和厂商分析,能够反映当前市场现状、趋势和规律,以及厂商的发展现状。

一、智慧城市背景分析

1.1智慧城市建设直击痛点,破解“城市病”问题

(1)人口膨胀

(2)交通拥堵

(3)环境污染

(4)信息安全

2016年到2017年我国6.88亿网民因垃圾短信、诈骗信息、个人信息泄露等造成的 经济损失达915亿元,人均133元。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机动车数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严重,加大出行时间成本。城市的大气污染、垃圾围城等生态环境问题,对市民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信息泄露引发的安全漏洞,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当前城市发展速度、规模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失调,给城市居民生活工作带来巨大压力。积极探索发展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病症痛点的有效途径。

1.2中国智慧城市处于启动起步阶段

智慧城市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2009年在中国落地实施。经过近十年的发展,目前中国智慧城市正呈现启动的状态,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推动智慧城市步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一批特色智慧城市,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分析认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市场规模可期。

1.3宏观利好因素并进营造智慧城市新景象

智慧城市政策出台,明确建设发展思路。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2017年国家发布《推进智慧交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建设技术大纲》《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政策,为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导方向。

地方相应国家号召:《深圳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方案(2016-2020年)》、《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等地方政策出台,践行智慧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80、90后成消费主力人群,消费习惯改变。

80、90后成为劳动人口和消费人群主要构成,其消费观念具有跨代际的影响、带动作用,主力全民出行方式越来越自主化、网络化。

移动端消费习惯培养。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规模达到7.53亿,较2016年增加5734万人,其中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6年的95.1%提升至97.5%,移动端网络促进用户消费模式转变。

国民收入水平提高,数字经济延伸发展空间。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974元,增速超过GDP增速。数字经济驱动城市发展转型。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2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占GDP的比重达到32.9%。信息消费刺激业态增长,2017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4.5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技术支撑驱动智慧城市市场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式进步,移动通信在2G跟随、3G突破、4G同步的基础上,即将实现5G引领,在核心技术上得到突破。技术手段突破信息瓶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学技术手段,在信息领域不断进步创新,加速构建智慧城市,市场系统逐渐完善。

1.4智慧城市数量增长,市场潜力巨大

一线二线城市根据地方特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截止2016年6月,我国95%的副省级城市、76%的地级城市,总计超过500个城市出国文件指出要建设智慧城市,或已经在建设智慧城市。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建设智慧城市渐成风潮,方兴未艾,前景无限。

智慧城市成为发展新方向,预计未来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

智慧城市模式伴随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网络信息化最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载体,为其提供技术保障。2014年中国智慧城市IT投资规模达到2060亿元,预测在2021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2341亿元。金准人工智能专家根据公开数据,预测到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形成18.7万亿元市场大蛋糕,吸引更多领域进入其中。

1.5规划智慧生态链,实现“六大化”未来目标

智慧城市确定了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等“六大化”目标,充分利用发挥“六大化”的优势,相互促进、同步发展、有机结合。智慧城市串联整个城市、政府、企业、市民,形成智慧生态链,通过信息化、智能化科技手段,推进创新管理,实现全信息共享、互动与业务协同,将智慧城市建设规划的理念、设计、实施方案渗透到生态链各个环节,使市民生活更为便捷美好。

二、智慧城市现状分析

2.1物联网连接城市端口,采集海量数据,挖掘信息价值

智慧城市依托物联网技术,连接互联网与城市中的信息传感设备(如人、车辆、建筑等),获取并传输数据信息,由云计算处理海量实时运算,再由物联网将大数据结果反馈至城市运营中心,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因地制宜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

物联网就是利用射频识别、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感应器装备至建筑、道路、车辆、水电系统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实现人与机器间的互联互通。

大数据就是打开数据流通管道,根据用户的行为特点集成大数据,不断挖掘城市生活数据价值,将数据进行串联,形成用户行为画像,从而实现精准运营,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续依据。

2.2云计算构建城市高效网络服务系统

基于云计算技术,建立从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平台服务一体化的网络服务体系,将各种形式的数据及各类应用的大数据进行有效管理,按照城市发展需求进行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从而提供相应的应用服务,满足交通、安全、城市服务、环保等各行业的城市综合智慧应用。

2.3技术创新提升城市生活质量,也是智慧城市发展新驱动

2.4智慧城市产业链布局加速落地

四大基础板块构成,智慧城市产业不断扩展外延。

交通、安防、环保、公共服务等构成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板块,各司其职同时又相辅相成,在信息通信技术支持下,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布局规划、科学治理、明确职责的原则,共同维护城市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推动加速智慧服务产业的发展,使城市科学化、安全化、生态化、高效化运行。

2.4.1智慧交通

公共、道路规划双管齐下,优化智慧交通出行体验。

结合互联网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在用户方面,智能优化出行体验,便捷性满意度提高;在运营方面,降低企业零钱管理成本,车辆智能调度管理;在商业模式方面,借助数据对服务对象进行精准画像,推送周边消费与服务产品,为周边商业活动数据提供支撑与指导,带动企业盈利能力提升。

建立智能城市道路网系统,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多渠道采集交通大数据,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判断、挖掘共享,精准化应对各种交通风险,为市民提供最佳交通出行方案。

阿里ET城市大脑聚焦智慧交通,发挥城市建设作用。

2017年阿里ET城市大脑已在杭州、上海、澳门、吉隆坡等11个城市先后落地,凭借强大的人工智能升级平台,实时利用海量城市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面布局优化。阿里ET城市大脑的四大能力与五大应用场景在城市交通领域进行部署实施,未来将会在更多领域发挥城市建设作用。

滴滴交通大脑打破数字壁垒,实现交通管理闭环。

2016年滴滴出行发布智能滴滴交通云平台,采集各类型用户出行数据,构建各大功能系统,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价值。2018年滴滴发布智慧交通战略产品“交通大脑”,打破城市交通数字壁垒,实现三大中枢联动闭环,运用AI技术解决城市交通协调管理问题。

2.4.2智慧安防

信息串联模式优化,横纵部署智慧安防体系。

城市智慧安防通过信息技术串联,改善传统模式安放不足,在管理主体、信息采集处理发布、技术应用等方面到达质的飞跃,加快推进智慧安防建设,提升城市公共安全管理水平,为城市其它智慧应用提供后台保障。

智慧安防管理体系,在横向层间融合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保持常态化安全建设的同时加强应急事件处理;在纵向层面协调事前、事中和事后的流程管理,提前规划、合理部署,形成完整的公共安全管理体系。

腾讯助力城市公安部门,打造智慧警务服务。

2016年腾讯发布“互联网+警务”七大解决方案,展示了微信城市服务、腾讯云、位置大数据开放等支持产品。微信城市服务打通城市部门系统,提升协同工作效率;腾讯云凭借打云服务优势,打造一体化警务平台;位置大数据开放平台以位置服务为技术职称,在客流管控,用户行为方面洞察挖掘。目前腾讯已经与公安部交管局、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等多重机构深入合作,助理警务办公升级。

2.4.3智慧环保

智慧环保收到高度重视,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途径之一。

智慧环保引领未来可持续、低碳发展,经过科学合理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增强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环保企业革新,推进智慧环保应用。基于水务系统、大气环境监测等方面,进行城市环境质量预报预警、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状况分析和评估,实现城市环境管理决策精细化。

业务协同管理,高效利用资源,节约成本,确保居民用水安全,解决城市取水、供水、用水、排水等各种水资源问题。

大气环境受到重视,进行区域空气重污染联防联控,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平安科技提升AI竞争力,打造环境数据中心,布局智慧环保。2018年平安科技“平安脑”团队于AI+环保国际大赛“异常能耗监测”中获世界第一,将AI技术应用城市环境治理中,受到外界高度重视。平安科技整合环保数据中心平台,挖掘环境数据价值,多维度投射场景应用,构建智慧环保城市。

2.4.4公共服务

互联网赋能医疗教育,升级智慧公共服务。

百度定位智慧教育,AI+教育的创新融合与服务落地。

AI链接需求与服务。不同于其他教育平台,百度教育定位于智慧教育,将重点尝试AI与教育结合的方向。人工智能作为技术无法孤立存在,需要结合教师及学生两端用户的需求,百度教育也意在通过AI 连接用户需求与满足用户服务。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更好地实现个性化教育。

支付宝依托信用系统,优化医疗服务体验。

蚂蚁金服多维的平台能力,其中支付、信用、金融等能力促进医院实现移动支付的落地,并且医院的流程实现不断优化。金准人工智能专家分析认为,蚂蚁金服平台能力的加入能有效推进医疗服务环节的改造,简化挂号、付费等流程。

三、智慧城市典型案例

3.1新加坡:务实规划基础,描绘“智慧国”蓝图

2017年新加坡人均GDP打得到5.77万美元,位于世界前列。经济建设成果与信息科技的广泛普及和深度渗透,为新加坡的智慧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加坡提出全球第一个智慧国家蓝图“智慧国家2025”计划,将智慧技术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

3.1.1大数据支撑城市交通网络体系,全方位发展智能交通

新加坡一方面通过建立拥车证和税费制度,限制私家车使用,鼓励居民使用公交出行,另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居民出行体验。地铁、公交、出租车等构成完善的城市交通体系,同时投入大数据技术,进行实时指挥调度,实现交通智能化运作。

3.1.2生态环保理念引导“花园城市”建设

生态环保理念充分植入新加坡城市的方方面面,如城市规划、外资引进、经济建设、立法执行等等。新加坡在现有生态环境设施基础上,优化布局结构,完善绿化体系,以应对城市建设带来的挑战,促进其发展愿景由“花园城市”向“花园中的城市”迈进,助力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3.1.3重视市民需求,信息技术推动城市高效管理

3.2上海:经济发展助力智慧城市建设领跑全国

2017年上海GDP总量突破了3万亿元,达到30133.86亿元,位列全国第一。2014年,国家出台第一份智慧城市系统性文件,而上海于2011年就开始探索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其他城市前列。

3.2.1交通平台端建设,实现信息采集发布监控一体化服务

上海建成交通信息整合共享与发布服务平台,覆盖道路交通、公共交通及时对外交通,采集整合处理各交通管理部门的信息数据资源。经由电视、网站、电台、手机、车载导航、查询终端等媒介发布,向市民提供有价值的交通信息,引导城市快速便捷出行。

3.2.2聚焦网络安全环境,感知社会治安风险

上海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对智慧公安建设进行系统谋划。借助反电信网略诈骗中西平台,实时感知公共安全权与社会治安风险,建设网略安全环境,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加强市民安全意识。阶段性规划思路,分期建设目标,共同提升上海市公共安全治理能力。

3.2.3打通信息网略构架,实现教育数据资源共享融合

上海推进“一网三中心两平台”建设,为教育教学与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教育领域的冲击将更为显著。智慧教育体系的构建,在提升教育基础设备的同时,为广大受众创设更好的学习环境,实现了城市教学资源的统一存储,有效整合、多元共享,为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智慧城市趋势分析

4.1大数据信息整合,打破信息孤岛瓶颈

智慧城市建设有赖于大数据智慧引擎,通过构建深度覆盖的信息网略体系,使数据应用深入各个环节,利用物联网、运极端等技术手段,打破城市信息孤岛僵局,实现系统协同运作。

4.2更多智能设施投入使用,服务场景多元化

智能化基础设施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基石,为城市提供硬件支持,与软件应用相辅相成,共同决定智慧城市发展前景。智能设施大规模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如交通出行、停车购物、移动消费等等。随着技术与数字智能化应用的高度结合,城市生活实现多层面可持续发展。

4.3以用户需求作为切入点,落实人本化服务建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注重以人为本,将市民群众的民生需求作为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实现惠民便民,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指数。随着交通、医疗等服务平台的扁平化建设,更多智慧城市应用服务将会延伸发展结合,形成新产业结构,提供人本化服务。

4.4智慧城市需要打破千城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凸显城市特色

总结

智慧城市渐成风潮,方兴未艾,在物联网、云计算等创新技术支持下,推动产业建设快速启动。以交通、安防、环保、公共服务四大基础板块构成的智慧城市产业链条正不断扩展外延。金准人工智能专家认为,未来,智慧城市将加大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打造特色化产业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