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金准人工智能 2018年Q1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回顾及展望

发布人:管理员

前言

2018年首季,在全球新股融资额排行中,上海和香港的证券交易所的新股融资额分别落后于纽约、法兰克福以及纳斯达克,后三大证券交易所均有多只超大型新股上市。但是,预料全球的投资者将更关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新股巿场,因两地各自的上巿规则修订或于下半年正式落实后,将迎来包括一些著名的独角兽企业的新经济公司上市。与此同时,美国税改以及加息措施持续令到资金流入美国,而不断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正在进行中的英国脱欧谈判,或会影响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情绪。

在GEM的活跃新股活动推动下,今年首季香港巿场的新股数量达到新高。融资额则受惠于三只大型新股,其中一只为中资银行,另外两只为中国地产相关的企业。市场的投资情绪也受到一些香港巿民熟悉品牌的新股上巿而推高。因此纵使伴随美元加息正常化和缩表,以及中美贸易摩擦等事件,香港新股市场在第一季度仍然整体表现强劲。

 

一、2018年第一季新股巿场回顾─香港

1.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市场概览

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数量与融资额先拔头筹。

 

 

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上巿申请状况概览

年内所收到的上巿申请与申请处理期限已过但又已获原则上批准上巿数量均有所上升。

 

今年首季前五大新股融资共计174亿港元,整体比去年同期的86亿港元大幅急升102%,房地产相关行业重返前五大新股的行列。

 

今年新股数量以香港企业为主导,以20-30倍发行市盈率的新股比例上升。近7成新股数量比例来自香港公司,而近8成融资额比重仍然是来自中国内地企业。来自香港及澳门公司的新股数量比例继续扩大,令到来自中国內地企业的新股数量比重再进一步下调至22%(14只),比2017年同期低6个百分点,2016年同期少13个百分点。另外,来自中国內地企业的新股为香港新股巿场带来接近8成(77%)的新股融资金额,约为187亿港元,与去年同期76%比重相若(101亿港元)。今年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美国的海外公司新股共融资约9.0亿港元,较2017年同期4.4亿港元(3家)增加105%。

 

更多新股以20-30倍的市盈率上巿,超过4成新股以10倍-20倍之间的巿盈率上巿,另有超过五份之一的新股以20倍-30倍之间的市盈率上巿。远比去年同期的54%和13%分别下降13个百分点和增加9个百分点。

 

主板新股首日上巿的最佳表现较2017年同期亮眼,GEM新股的上巿日表现则未能够突破主板新股。

由于去年同期GEM新股仍然以全配售形式上巿,因此多只新股首天表现都异常出色,故今年进行公开发售的GEM新股表现未能够与去年同期相比拟。

今年首个季度,无论整体与个别主板新股的首日回报均较去年同期出色,所有主板新股的平均首日回报率为+42.1%,去年为+15.0%。

而GEM新股的首日盘点表现则显著较主板的失色,前三大表现最佳的GEM新股均未能够超越前三大表现最佳的主板新股,所有GEM新股的平均首日回报率仅为+12.8%,去年为+432.6%。

整体来说,香港新股的首天回报率为+27.64%。

 

2.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融资规模分析

3宗大型IPO融资额仅占主板融资总额约7成,比重低于2016年同期。

 

主板平均融资规模反弹27%至约7.6亿港元,GEM的稍由去年同期的6,971万港元下调2.8%至大约为6,780万港元。

 

3.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发售价格分析

发售价定于发售价范围上限的IPO比重减少14个百分点,而高于中间值增加8个百分点。

 

4.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公开发售分析

今年多只港人熟悉的品牌上巿,造就认购新股热潮再创高峰。100%的IPO获得超额认购(2017年首季为100%),在获得超额认购的项目当中,61%获得超额认购(2017年首季为46%)。

 

 

5.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数量行业分析

消费和房地产行业均是重中之重,但是房地产行业比例稍有所缓。

 

6.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新股融资额行业分析

来自房地产行业的融资额再次领导群雄。

 

二、2018年第一季度新股巿场回顾─中国內地

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新股发行速度大幅减缓。新股发行数量大幅下降,平均融资额有明显上升。

 

1.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IPO市场概览

前5大宗IPO共计融资规模为189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第一季度增加54%,增加金额为66亿元人民币。

 

2017年新股数量为2011年同期以来的较高位,2018年以来IPO步伐开始逐渐放缓。

IPO步伐有所放缓。中国內地的新股市场2017年新股数量为历史新高,2018年第一季度明显放缓。截至2018年3月31日,71只新股上会,其中32只已审核通过,3只取消审核,32只上会未通过,4只暂缓表决。

上市申请名单已明显下降。截至2018年3月31日,申请在上海主板、深圳中小企业板及中国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共达379家,当中,16宗中止审查。

24宗IPO已过发审会。截至2018年3月31日,363宗活跃申请正在处理中。其中24宗已通过发审会,并轮候上市。

 

新股上市首日市盈率及平均回报率

(1)高市盈率问题已有所缓解

•91.9%的IPO项目(34宗)市盈率在20~30倍之间,较2017年第一季度1.9个百分点。

•5.4%的IPO项目(2宗)市盈率在10~20倍之间,较2017年第一季度3.6个百分点。

•2.7%的IPO项目(1宗)市盈率在5~10倍之间,较2017年第一季度1.7%。

•市盈率在30~40倍,>40倍以及<5倍的数量均为0。

•2018年第一季度各新股之间差异较小,基本保持在23倍。

(2)各IPO项目首日回报率并无明显差异

•新股上市首日平均回报率为44%,由于A股规定新股首日涨幅不得>44%,因此新股首日回报率无明显差异。

•各板块新股回报率较为平稳,最高和最低回报率分别为44.06%和43.96%。

 

2.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新股巿场融资规模分析

无极大规模的新股发行,与去年同期水平一致,本季发行总数下降较多,因此总融资额有所下降。

 

主板、中小企业板以及创业板的平均融资规模均较去年有所增加;其中主板的平均融资规模为11.9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为6.4亿元人民币;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分别为11.4亿元人民币和7.5亿元人民币,上年同期分别为4.5亿元人民币和3.8亿元人民币。

 

3.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新股认购分析

继续保持较高的超额认购倍数。100%IPO获得超额认购(2017年第一季为100%),在获得认购的项目当中,100%更获得超额认购100倍以上(2017年第一季为100%)。

 

4.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IPO行业划分

按数量划分,制造行业比例下降,消费行业及科技、传媒和电信行业比例上升,已能与制造行业持平

 

按融资额计,来自消费行业及金融行业的融资金额领先。

 

5.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等候上巿审核企业状态分析

截至3月31日等候上市的正常审核状态企业数量为363家。2017年同期等候上市的511家减少148家,另有16家企业因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中止审核,将在更新财务数据后恢复审核,堰塞湖问题已大大改善。

 

6.2018年第一季度中国內地新股市场概览

(1)四大行业独角兽IPO绿色通道

近日富士康通过特殊通道进行IPO引起投资者关注。同时,证监会发行部近日对相关券商作出指导,包括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高端制造在内的4个行业中,如果有“独角兽”的企业客户,立即向发行部报告,符合相关规定者可以实行即报即审,不用排队。“两三个月就能审完。”

 

(2)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可能会在本年推出

日前,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下一步,证监会将加强与各地区、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抓紧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监管规则,稳妥推动试点工作。

试点主要针对少数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市场认可度高,属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达到相当规模的创新企业。

在选取标准方面,一是已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市值不低于2,000亿元人民币。二是尚未在境外上市的创新企业(包括红筹企业和境内注册企业),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人民币,且估值不低于200亿元人民币;或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具体标准由证监会制定。

同时,证监会拟对《首发办法》进行修改,经中国证监会根据《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等规定认定的试点企业在境内发行上市,可以不适用发行条件关于盈利指标及未弥补亏损指标等相关要求。

目前不少中概股以及“独角兽”行业公司都有VIE架构,这些企业直接在A股IPO仍有法律障碍和技术困难,发行CDR而不是直接发行A股,可以绕过诸多法律和政策障碍,包括公司法对“同股不同权”的限制等,是一种折中的安排。

(3)证监会计划修改退市制度

3月2日,证监会就修改《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拟将重大违法公司实施强制退市的决策权下放给交易所。一周之后的3月9日,上交所、深交所相继发布了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强制退市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双方在内容上基本一致,都列出了6种上市公司重大违法应被终止上市情况,分别涉及欺诈发行、年报造假、信息披露违法等。

《征求意见稿》表明,上市公司首发上市或重组上市中,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被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构成欺诈发行,或者被法院以欺诈发行股票罪作出有罪生效判决的,均应当对其股票予以终止上市,且不得重新上市。

证监会计划修改退市修改和2014年的退市意见相比,此次新规有几个重点值得关注。比如对触及终止上市的违法情形重新认定,重点打击欺诈和信批违规行为,显示此次新规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另外效率更高,如重大违法退市暂停上市期由12个月缩短到6个月,大大提高了退市效率;当然也更为严厉,公司退市后,欺诈发行的公司不得重新上市,重大信息披露违法公司申请重新上市的间隔期由1年延至5年。种种迹象表明,新一轮退市改革已经启动了。

(4)2018年中国內地IPO被否及撤回

截至2018年3月31日,今年以来在发审会上被否的企业已达到32家,否决率为45%,加上待表决、暂缓表决、取消审核等情况,发审会通过率仅为45%。

2017年全年否决率的比例则是18%,通过率在八成左右,否决比例明显高于去年,通过率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时,数据还显示,在2018年第一季度,已有逾60家企业撤回IPO申请,其中仅3月份就超过30家。

被否的原因主要是:继续获利能力存疑,财务会计不规范,过度依赖关联交易,财务数据真实性不合理,业务运行不规范,供应商&客户集中度较高。

三、2018年第一季度新股巿场回顾─环球

纽交所大幅领先其他交易所,香港暂仅位列第五位。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月份完成3宗融资金额超过100亿港元的超大型新股,以及4宗较大型的新股,都令其表现大大优于其他证券交易所。同样地,拜于两宗过百亿的新股上巿,当中包括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最大新股,也是最大的保健新股,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的排名得以推高至亚军位置。而纳斯达克则凭借1宗过百亿中资新股上巿,顺利超上海和香港。上海证券交易所以较多大型新股数量稍微领先港交所。

 

全球前五大新股融资金额增幅达47%,平均所有新股融资规模规模都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

 

四、2018年余下三季新股巿场前景展望─香港

2018年第一季香港主板平均估值回落至15年第二季度的水平,GEM回升至13年第三季水位,深圳A股也调至接近14年第三季的倍数。

 

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上巿活跃申请个案数量行业分析

GEM的上巿申请数量回落,房地产行业和TMT在主板占主导,而消费和金融服务行业则雄踞GEM的申请个宗数。

 

2018年第一季度香港上巿活跃申请个案数量海外申请人分析

新加坡仍然是海外申请人的主要来源地,而TMT行业主导来自海外的主板上巿申请,金融服务行业在GEM上巿申请占据优势。

 

1.香港新股巿场的监管环境正在不断变化中

主板和GEM的全新上巿要求已于今年2月15日起正式生效。已有企业表示其H股全流

通试点申请正在审核处理当中。A股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法定授权延长至2020年2月29日,而自新一届发审会于去年最后一季成立以来,A股新股发行步伐反逐步放缓。H股回归A股热潮持续,陆续仍有香港上巿的企业申请回A上巿,或申请分拆业务到A股上巿。

预计今年4月底起,可以接受尚未有盈利/收入的生物科技企业,以及同股不同权的创新新经济企业的上市申请,约7月将有一批新经济公司于进一步修订的主板上巿规则下上市。

等候內地新股审批的企业数量再减至300多家的新低,同时由于新股审批趋严,虽然预料年内可以消化大部分目前的申请上巿存量,但相信仍然会有相当的否决个案。

中国证监会积极推动推出中国存托凭证CDR,为七大类独角兽回A推出试点征求巿场意见,继近日富士康高速完成审核一例后,又令巿场对相关企业回A带来更多冀盼。

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推出次轮不同股权架构的巿场咨询,部分建议中的要求被指比香港的更宽松。

受惠于即将实施的上巿规则修订,预料2018年香港新股巿场将会吸引不同类型的新经济、创新概念的新股进驻,有一番新景象。

医疗医药企业。除了受惠于国家的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及配合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外,多家不同中外背景的生物科技公司亦已经表示,希望于新上巿规则推出后,来港上市。

创新、新经济企业。继去年4家与互联网相关的金融服务、文化、电竞等不同的新经济新股成功上巿,以及广受投资者欢迎的热潮后,多家不同的中资创新、新经济企业己经于去年下半年开始筹划到香港上巿,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利用互联网/流动的生活习惯,提供金融、医疗、娱乐、消费等不同的服务,也包括有采纳不同股权架构,计划有待新上巿规则正式生效,便会全速推进上巿进程。

亚洲、海外企业。主要是来自新加坡的其他亚洲国家中小企业仍然希望利用香港巿场活跃、国际化的投资者基础、香港巿场提供更理想的估值,以及作为亚洲共同巿场地位上巿融资,其他则为包括来自美国的生物科技相关企业。

教育机构。2017年多家中资教育企业成功在香港和美国新股巿场登陆,表现强劲,加上去年9月新《民促法》正式生效,有助营利性非义务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成为属于公司性质的经营性资产,更容易满足上巿安排和要求,促使更多教育企业申请来港上巿。

金融服务机构。欲到香港上巿的传统金融服务机构己经显著减少,部分仍有资金需要,增强市场优势,增加必要储备资本,以配合持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2.对2018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