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月的2023马栏山集成电路应用创新论坛暨第五届中国芯应用创新设计大赛IAIC2023颁奖典礼活动上,国产CPU厂商飞腾公布了其最新的CPU内核研发进展。
众所周知,飞腾早年的CPU内核主要是基于SPARC指令集,比如FT-1000/FT-1000A和FT1500等,但因为SPARC生态系统非常孱弱,使得飞腾CPU在大规模商用上进展缓慢。
直到2012年,Arm正式推出了自己首个64位指令集处理器架构ARMv8,希望进入服务器等新的领域之后,飞腾当时就很果断的放弃了SPARC,拿到了ARMv8指令集架构的授权,全面转向了生态相对更为丰富的Arm阵营。
时隔两年之后,2014年10月,飞腾就正式发布了旗下首款基于ARMv8指令集的自研CPU产品FT-1500A,各项性能指标都非常的出色,引起了业内的极大关注。此后,飞腾CPU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在FT-1500A推出仅一年多之后,2016年5月,飞腾又推出了首款64核服务器CPU FT-2000,在性能指标上,达到了与当时的英特尔E5服务器芯片相近的水平。几个月之后,飞腾又推出了面向桌面及嵌入式领域的双核CPU FT-2000A/2。2017年3月,飞腾又推出了优化升级的FT-2000+,同时进一步降低了综合成本。
2019年9月,飞腾推出了新一代的桌面级四核处理器FT-2000/4,集成4个飞腾自研处理器内核FTC663,采用16nm工艺流片,主频最高3.0GHz,支持双通道DDR4-3000内存,典型功耗10W。相比飞腾上一代桌面CPU提升了1倍,访存带宽提升了3倍,功耗降低三分之一。可以是说,FT-2000/4在 CPU 核心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进一步缩小了与国际主流桌面 CPU 的性能差距,并在内置安全性方面拥有独到创新。
2020年7月,飞腾公司正式发布了新一代可扩展多路服务器芯片——腾云S2500系列,16nm工艺,64核架构,8路直连可达512核,成为了当时国产性能最强的多路服务器系统。与此同时,飞腾还对其CPU产品线重新做了定位,分别为面向嵌入式的飞腾腾珑E系列、面向桌面的飞腾腾锐D系列,面向高性能服务器的飞腾腾云S系列。2020年底,飞腾还推出了面向桌面的14nm工艺的腾锐D2000处理器。
至此,飞腾已经形成了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服务器、桌面、嵌入式三大系列产品,以及对应的FTC8XX高性能内核、FTC6XX平衡高效能内核,FTC3XX低功耗高能效内核。
文章来源:芯智讯
文章作者:浪客剑
注 本文转载已注明出处, 仅供分享、学习,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敬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及时更正,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