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一提到弥勒的葡萄,几乎无人不晓。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弥勒市的葡萄产业在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展得怎么样了呢?这正是此次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推进现场会考察团重点想要考察的项目,也是此行最后一个考察点。
弥勒葡萄种植始于200多年前,由法兰西传教士引入。弥勒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与法国著名葡萄产区极为相似,成就了弥勒葡萄优质、早熟的优势。以夏黑、红提、玫瑰蜜、水晶等为代表的弥勒葡萄实现了农业与工业、旅游业的有机结合,走上了一条市场化、标准化、精细化、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发展道路。
葡萄酒窖
产业规模化,农民职业化。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规模化的发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已达10.19万亩,总产值达7.62亿元,已成为弥勒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万亩葡萄观光带种植面积达6.5万亩,其中:东风农场达2.6万亩、新哨镇达3.9万亩,在观光带内的农户基本实现农业生产职业化。
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葡萄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全市先后涌现出云南红酒庄、龙缘酒庄等7个葡萄酒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3.6万吨,产值达1.28亿元;2010至2011年弥勒投资1.3亿元打造万亩葡萄观光带,实现了两园(万亩葡萄园、生态园)相连,两红(红酒、红烟)相牵的万亩葡萄旅游观光带,带动了弥勒旅游业的快速发展,2015年1至8月接待海内外游客达290.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08亿元。
筑巢引凤,外力带动。2012年,“弥勒葡萄”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成功注册。弥勒葡萄以品牌形象进入市场,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到弥勒投资,共同开发葡萄产业。
镜头里的橡木桶
通过招商引入省内外客商500余户,投入资金30余亿元种植葡萄3.5万亩,建成小酒庄7个。引入云南高原葡萄酒业公司投资1.2亿元建成年加工能力为1.5万吨的“云南红”葡萄酒厂,生产出“云南红”葡萄酒并先后获得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国宾馆国宴特供酒”等多项荣誉,企业也被列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农业旅游观光示范点”、“全国酿酒行业百家先进企业”、“山水园林文明单位”;引入兴旺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20亿元建设“东风韵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庄园,打造云南最具特色的休闲养生、文化交流、农林产品加工销售及工艺展示为一体的农业旅游度假综合体。目前,完成投资3.3亿元。
品尝美酒,感受产业
集思广益,众志成城。一天,五个考察点的行程,让考察团成员们大饱眼福,受益匪浅,看着全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成果在红河逐渐展现,他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记、一路思,一路走来讨论着如何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借鉴各地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掀起全面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