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和林·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财经评论员
商务部回应
美国
发起232调查:结论与事实完全不符
中新经纬华盛顿时间2018年2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产品的国家安全调查(232调查)报告,认为进口钢铁和铝产品严重损害了美国内产业,威胁到美国家安全。
美国商务部据此向特朗普总统提出建议,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实施关税、配额等进口限制措施。商务部贸易救济调查局局长王贺军就此发表谈话。
王贺军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美国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发起的232调查。美方的调查结论毫无依据,与事实完全不符。美国进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大多是民用的中低端产品,在调查中,欧盟、加拿大、俄罗斯、中国、南非、韩国、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利益相关方均向美方证明,其向美出口的钢铁和铝产品并未损害美国家安全。
盘博士评论:须对美国农产品“礼尚往来”,这是我前不久征对高粱双反写的一篇文章中的部分内容:
从目前各种情况来看,特朗普政府对华贸易政策的强硬立场,是不可能靠中国的一再忍让、息事宁人的方式来化解的。我们不能奢望“贸易符合两国人民总体利益”等空乏的道理来说服特朗普,中国是时候要有实质性应对举措了。
正如在和平时期,国家也要有强大的军备力量一样,应对美国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摩擦,我们也要有“矛”与“盾”。同时,在美国政界流传一种所谓“美国强硬,中国就会让步”的错误预期,我们必须要以实际行动来扭转这种误判。
以打促谈、以打促和,只有势均力敌的对手才有可能真正坐到谈判桌上来。从国际贸易摩擦的化解方式来看,对于类似特朗普单边主义的贸易不合作,开出对等的惩罚或报复清单,甚至是相互威胁也是选项之一。通常最终各让一步,和气收场,因为贸易合作往往来自于“博弈均衡”。
中国对美国高粱开展“双反”的意义不只是针尖对麦芒的谈判筹码,更在于向特朗普等美国政客,以及倾向于民粹贸易保护主义的美国“铁锈地带”选民们(泛指美国相对弱势的工人和农民)传递一个信号,即贸易战并不能增加“铁锈地带”选民的福利,至少不是好的选项,开放牛肉市场与反制高粱,有助于从正反两面来扭转美国选民的误判。
这十分重要,贸易政策的“竞选贡献模式”就很好地解释了贸易保护政策形成中的政党竞争关系,一国贸易政策总的来说以国家利益为前提,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大程度上却是一国各种利益集团政治角逐的结果,政府未必总是基于国家福利最大化进行决策。也就是说,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某种程度上,是美国政治利益集团及其选民的“保护主义”抬头使然。因此,选择美国高粱开展“双反”不仅保护了中国农民的利益,而且更是切中了要害。
窃以为,应对特朗普发起的中美贸易摩擦,关键不在于针对特朗普及其政府,而是在于扭转美国选民的错误预期,特别是特朗普所迎合的所谓“铁锈地带”选民。期待中国对美国高粱开展“双反”能尽快唤醒特朗普及其选民,在贸易合作中解决双方的民生问题,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来迎合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