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国内早期的卡车也是长车头的设计,解放CA10下线时就带着长长的大鼻子。因为这些车当年是在苏联援助下设计生产的,所以保留了原来的长车头设计。到80年代,路上跑的很多卡车也都是长车头的设计。 到了90年代初期,涌进了很多合资品牌,国内的汽车保有量也提升了起来,迫于道路安全的压力,国家对普通货车的外观轮廓进行了规定,普通货车的车身长度不能超过12米,半挂车的总长度不能超过16.5米。 在这些规定的影响下,厂家开始转变,把原先的长车头缩短,把后拉货的车厢长度增加,这样在不超过规定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拉更多的货。国内的货车之所以变成短车头,是因为受到了政策的影响。 而国外对于车头的长度并没有规定,只对车辆的货箱长度有规定,在车身设计的时候,车头设计成什么样都不受影响。他们把车头拉长,也是因为这样可以使驾驶位的容量变得更大,油箱的容量也更大,驾驶起来跑得更远,人也能舒服一些。 其次是受到了安全性的影响,相比短车头的设计,长车头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在车头遭受撞击时,有“长鼻子”的缓冲,驾驶室遭受撞击的力会减小。 长车头的驾驶室高度更低,重心也就下降了很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减少碰撞中大卡车侧翻的几率。 而短车头的卡车因为少了长鼻子“吸能”,发生碰撞时,驾驶室变形的可能性更高,驾驶员受伤的概率就大大提升了。 不过长鼻子卡车也存在一个很明显的缺陷,因为车头延长了,导致盲区也变大了,不利于驾驶员的观察。 第三,受到地形影响。美国地广人稀,很多地方的公路都修建得非常宽敞,而且一路上车少人少,不但开起来方便,掉头也非常容易。就算是拥有着长长的大鼻子,也不会因为掉头导致整个道路拥堵,因为路足够宽。 但国内的地形就不是这样了,国内的公路修建速度虽然很快,有些地方的道路也很宽阔,但是路上车多人多。为了能同时通过更多的车辆,这些道路被划分了很多车道。大货车想要掉头,但是想要不影响其他车道上的车辆却不容易。 而且像重庆这座“山城”,道路基本都比较狭窄,有些盘山公路只有一条道路。为了让车辆能在这些道路上实现掉头,只能将发动机设置在驾驶舱下面,缩小车头,减少转弯的半径。 第四,长车头维修起来更方便。长车头的卡车,发动机基本都采用了前置式设计,如果车辆出现故障,只要把发动机舱盖打开就可以。平头的卡车发动机都在底部,如果出现故障要维修,需要把驾驶室翻转过来,便利程度上不如长车头的卡车。
我的位置:
美国货车带“长鼻子”,国产车为啥没有?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