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了人情世故 早在2000年时农村还有8亿多农民,但2020年时农村人群只有5.6亿人,可见大量的农村劳动人群外流。据悉,每年有3亿农民工外出打工,且每年有2000万人进城定居。 从实际生活中,我们也能感觉到“空心村”越来越多,平日里很难看到青壮年群体,多半是中老年人在农田里忙碌,整个乡村冷冷清清,也就节假日时农村热闹。 下定决心回到农村生活,却发现农村的人情世故已不再像过去那么浓,没有了青壮年群体,在乡村生活总归是少了一些色彩。 2、医疗教育落后 近年来,农村的交通有所改善,各地也铺设了水泥硬化路,且通上了公交车,使得大家去往县城更为方便。但出行有所改善,医疗、教育系统依旧比较落后,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将孩子送到县城或外面大城市。 比如说笔者家乡的中学,一个年级才4个班,但县城随便一所中学,一个年级二三十个班。很多家长都将孩子送到县城,而此时不少人也会在县城里购房,如果在农村建房反而成了鸡肋。 而医疗上也是如此,县城大医院挂号排队看病要三四个小时,每天人群爆满,反而乡镇医疗水平不是太好,大家已不愿意过去看病。 3、房子保养是个负担 农村人多半去往大城市里生活,很多子女也会让父母前去帮忙照顾孩子,不然光靠夫妻一个人工作,难以维持城镇的高消费开支。这样一来,老家的房子常年没人居住,经历了风吹雨打,时间长了房子必然会有漏雨等现象。 就拿笔者的家乡,20年前基本上都建了楼房,时间长了几乎家家都有楼顶漏雨的情况,笔者家房子光是修缮漏雨问题都修了三四回了。尽管房子长时间没人居住,可如果任由其房子漏雨,时间长了房体就会严重受损,以至于最后倒塌。 因此,在农村建好房子,如果长期不在家居住,那还真不如不建房子,不然房子保养也是一大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