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襄阳 襄阳人口减少有几方面因素: 1、产业问题 随着东风集团总部搬迁到武汉,东风发展的重心也从十堰和襄阳转移到了武汉,比如东风自有品牌轿车、新能源车、天龙重卡都在武汉,这才是东风的未来,襄阳的东风股份以轻卡为主,市场空间小,在东风内部边缘化。随着汽车工业的式微,襄阳相关人才也大量流向武汉,保守估计,这部分人和家属就有数万人之多。 其次,襄阳工业实力虽然雄厚,但一直没有新秀产生,纵览《2020襄阳工业百强企业》,还是老面孔,和5年前甚至10年前差别不大,这种工业固化现象表明襄阳工业缺乏活力和创新力,也创造不了多少新的就业岗位,无法成为人口“蓄水池”。 2、区位问题 襄阳虽然是湖北第二大城市,但襄阳并非人口大市,户籍人口仅591万,而且襄阳周边人口也不多,西边是莽莽群山,东侧和南侧是山地丘陵,随州户籍人口只有216万,荆门也只有287万,唯有北方的南阳有1026万户籍人口,是襄阳外来人口的主要来源(估计有10万左右),但南阳的外来人口弥补不了襄阳的人口流失。 3、城市问题 襄阳运营思维比较保守:首先,城建没有特色,比较单调,城建水平在三线城市中比较靠后,即使汉江两岸也毫不出彩,观赏性不强,没有发挥出大江大河的优势;其次,城市交通、市政、景观等基建比较落后,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条高架快速路,基建没有前瞻性;第三,城市宣传落后,不论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襄阳的曝光度、话题度比较低,其实这也和襄阳缺乏网红景点有关,除了新建城的唐城,襄阳缺少地标性建筑和场景。 总之,襄阳GDP虽然不低,但城市的真实发展水平并不高,即使在三线城市中,也不出挑。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座城市好不好,当地人的感受最真实,好城市不会留不住人。留不住人的城市,必须反思! 襄阳对策:首先进行“城市整体形象设计”,综合襄阳的历史、人文、建筑、山河、地理特征,对襄阳这座城市全面改造、全面升级、全面焕新,让襄阳独特起来、耀眼起来、美起来;其次加大城市营销力度,整合官方的和民间的力量,全面出击,让襄阳“红”起来;第三,实施产业“造血”计划,激活科技创新和创业基因,加大初创企业培育力度,创造更多城市新机遇;最后就是想方设法留住人,尤其是外来人口。 襄阳目标: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700万,城区人口达到400万,建成区达到500平方公里。 二、衡阳 十年流失49.6万人,衡阳有几个49.6万人?809万户籍人口大市,常住人口只有664万,如果再刨除十几万在校大学生,衡阳真实的常住人口可能只有650万,人口流失率19.6%,比肩东北城市,数据触目惊心。 衡阳人口为何流失? 1、工业孱弱 2020年衡阳GDP3508.5亿,但第二产业增加值仅1159.32亿,在三线城市中几乎倒数,在四线城市中也很难进入前十。2019年湖南42个产业园区营业收入,衡阳排名最高的“衡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只排名第17,与长沙、株洲、岳阳、湘潭天壤之别,就是与邵阳相比也落於下风。
工业已经成为衡阳最大的软肋和伤口,工业不崛起,衡阳不可能止住人口失血之痛! 2、优势不优 衡阳有三大优势,人口、交通和区位,在三线城市中屈指可数,比之襄阳、赣州、岳阳要优越得多,但三大优势一个没发出来:人口流失144万,早已与人口大市渐行渐远;物流产业连同为三线的临沂的零头都不如,快递量更是被碾压(衡阳6148万件,临沂8.88亿件);作为周边最大城市,衡阳对邵阳、永州、郴州有吸引力吗,是湘南中心城市吗? 3、资本孱弱 2020年衡阳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292.5亿,其中住户存款3105.5亿,非住户存款1187亿,也就是说全市资本存量只有1187亿!这是什么水平?让我们对比一下:
从表中可以看到,衡阳存款总额凭借人口优势略胜九江、襄阳,但非住户存款却大幅落后,资本实力非常孱弱。资本实力弱就意味着外来投资少,本地企业创造财富能力弱,经济缺乏强大支撑。洛阳、芜湖、赣州这三座经济强市,人均存款或许并不突出,但资本实力绝对超群。 衡阳对策:1、全力推进工业崛起,应将40%的精力用来发展工业,争取到2025年将工业增加值推升到3000亿左右,这才能支撑起衡阳的城市定位;2、大力招商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创业,吸引湘籍企业家来衡阳投资创业;3、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成立高级别企业服务机构(最好是市委常委级);4、大力发展物流运输业,争取成为中部物流枢纽;5、大力发展小商品经济,全面推进淘宝村、拼多多村建设,小商品虽然不是高端产业,但能培养一个地区的商业精神,这是衡阳非常欠缺的;6、推进城市全面运营,升级城市基础设施,推进城市网络宣传,塑造全新衡阳形象。 衡阳目标:2035年常住人口800万,城区人口450万,开通地铁,形成5-10个千亿级产业集群,GDP上升到全省第二,成为名副其实的湖南副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