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北斗导航增添新助手,再投200亿搭建“鸿雁星座”,强强联手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被国人所熟知,是我们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继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成为了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 北斗导航系统是由空间段、地面段以及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用户提供可靠,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服务。 北斗导航的定位精度可以分为分米、厘米级别,就在今年的6月23日9时43分,第五十五颗北斗导航卫星乘坐长征三号乙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成功发射,并且这是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7月31日上午,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正式开通。 可以看到,我们在科技上的重大突破都是国之重器,为我们打好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战,不管是高铁,5G网络等都给我们中国带来更好的发展天地。 而北斗系统,也是彰显了中国科技强大的实力,在各国导航系统中,中国北斗的卫星数量最多,定位速度最快,精度最准,可以想象其技术有多复杂,难度有多高。 但是不管多难,中国依旧向前奋起,高度重视北斗系统的发展,毕竟北斗是中国为了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打造的,如今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从20世纪80年,国家就已经开始探索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道路,一直到2000年年底才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当时只是为中国提供服务,到了2012年年底,建成了北斗二号系统,向着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到了今年正式开通北斗三号系统,便做到了向全球提供服务,这样的进步是我们的骄傲。 在规划当中,2035年,中国将会建设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进一步提升时空信息的服务能力,为人类走得更远而做出中国建设。 北斗系统的应用前景也是非常广阔,就有军用,交通运输方面,气象测报方面,通信时统方面,电力调度方面,救灾减灾方面等等。 除了这些还有大众应用,比如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位置服务,就我们常见的就有智能手机应用领域和智能穿戴领域,而在这一系列当中,除了给国家带来发展之外,也是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但是中国能做到的不仅仅是这一步,在中国“北斗导航”以后,又创建了“鸿雁星座”。 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鸿雁星座”,“鸿雁星座”指的是鸿雁全球卫星星座通信系统,这个系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2016年就表示,计划2020年建成的项目,主要是由300颗低轨道小卫星以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 它具备了全天候、全时段,即使在复杂地形下,也具有双向通行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全球实时数据通信以及综合信息服务。 而在2018年12月29日,“鸿雁星座”首发星就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并进入了预定轨道,首星的发射成功,也在标志着“鸿鹰星座”的建设全面启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示,预计在2023年建设骨干星座系统。 要是完成以后,将会在全球建立通信网络,到时候“不在服务区”这种情况就会离我们远去,有人表示这将是比马斯克卫星链还要厉害的东西。 那么鸿雁星座到底有什么样的功能呢?鸿雁星座建设完成后,会集成多项卫星应用功能,而卫星数据采集,可以实现大地域信息收集,满足海洋、气象、交通、环保、地质、防灾减灾等检测数据信息传送的需求,还可以为大型能源企业、工程企业提供全球资产状态监管、人员定位、应急救援和通信服务。 这款系统的数据交换功能,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双向、实时数据传输,以及短报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的数据服务。 并且这款强大的系统还会搭载进入船舶的自动识别系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接收船舶发送的信息,这样就可以掌握船舶的航行状态、位置以及航向。 有意思的是这个系统还具备移动广播功能,可以向全球覆盖区域,进行音频、视频、图像等信息广播发送,并且其增强功能还可以给北斗系统带去增加效果,提高北斗系统的定位精度,成为北斗导航的新助理。 还可以对全球航空目标进行位置跟踪、监视、以及物流调控,这样就能让飞机飞行的安全性大大增加,以及增加突发事故中的搜救能力。 等到鸿雁星座完全建设完成,无人驾驶汽车,智慧城市航空航海监视等场景中,可以提供带来更好的移动通信的保障,融合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 而这样的大国重器,投资也并不少,至少投入了200亿来搭建“鸿雁星座”,鸿鹰星座和北斗系统强强联手,相信一定会让我国的科技地位再上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