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既然皇上疑心臣妾与温太医有私,那弘曕只要与温太医滴血验亲即可,这样既不损皇上龙体,也可还臣妾与弘曕清白 皇上:苏培盛,去把六阿哥抱来 苏培盛:嗻 皇上又对皇后说:你去准备滴血验亲的东西 皇后:是 ...... 苏培盛:皇上,这六阿哥 皇上:刺一滴血......温实初...... 皇上大怒,摔手里的佛珠 温实初:这绝对不可能啊,皇上 皇后:大胆甄嬛,还不跪下 甄嬛:臣妾无错,为何要跪 皇后:血相融者即为亲,你还有什么可辩驳,来人,剥去她的贵妃服制,打入冷宫,连同孽障一起给我扔进去,温实初即刻杖杀 甄嬛:谁敢 皇帝用手掐起甄嬛的脸:朕待你不薄,你为何、为何要如此待朕,你自己看 甄嬛:这水,这水一定有问题,皇上,水有问题 甄嬛拉起苏培盛的手刺了一滴血,甄嬛:皇上,这水有问题,任何人的血滴进去都能相融,皇上你来看 槿夕刺了自己的一滴血滴入碗中:这水有问题,皇上,这水有问题,是有人做过手脚的,娘娘是清白的,皇上 苏培盛:皇上,这不可能的,奴才没有生育的能力,温太医与槿夕怎么是奴才的孩子 皇上:哈哈哈哈哈,朕知道 温实初尝了一点水:皇上,此水有酸涩的味道,是加了白矾的缘故,医书古籍上有注,若加白矾置于水中,虽非亲生父子也可以相融,若以清油置于水中,虽为亲生父子也不可以相融啊皇上 甄嬛:皇上,此人居心之毒可以想见 皇上:刚才为了公允起见,是皇后亲自准备的水,朕记得你颇通医术 皇后:臣妾若用此招,一不小心就会被发现的,岂非太过冒险 端妃:皇上,俗话说的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一招虽险,胜算却大,一旦得逞,所有人都会认定六阿哥是温太医的儿子,还有谁会再验呢? 自甄嬛黑化回宫,步步如履薄冰,走的全是险棋,却能步步为赢,这和她的胆大心细分不开。同样端妃的这句话完全是甄嬛每一步走的路:这招虽险,胜算却大。 险的有:怀有果郡王的孩子却回宫让大boss头上一片绿;在面对雍正怀疑自己和果郡王私情对峙时戳雍正的痛处:疑心,让皇帝打消了怀疑的念头;皇帝临危之际,甄嬛故意拿孙答应之事激怒、刺激皇帝,加速他的早亡...... 而这一次也是,在被诬陷时自己提出滴血验亲,甄嬛机智地以不能伤龙体为由,让孩子和六阿哥滴血验亲。观众们清楚地知道,孩子不是温太医的,也不是皇上的而是果郡王的,如果让孩子和皇上验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这么大的破绽观众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为什么这一致命破绽不会被发现,如了甄嬛的意,在众人面前护了自己的“清白”? 第一,甄嬛方面,她怕,怕弘曕和皇帝的血融不到一起,自己的筹谋就会落空,所以她提前提出弘曕只要与温太医滴血验亲即可。只要这一步走通,接下来就胜券在握了。 甄嬛的聪明之处在于以不能伤龙体为由,这个理由无人敢反驳,大boss的威严是无人敢冲撞的,自然而然,验亲的事情进行的都在甄嬛的意料之中。 第二,皇帝方面,这个皇权的最高统治者,高高在上,凡事都是以自己为主,惯性的唯我独尊。他已习惯自己的龙体尊贵,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所损伤。 当甄嬛提出“弘曕只要与温太医滴血验亲即可,这样既不损皇上龙体,也可还臣妾与弘曕清白”时,皇帝是默认的,也是唯一的方法。 第三,皇后方面,也必须要让弘曕与温太医滴血验亲,她能想象到的是在碗里做手脚,只要他们的血相融,从而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扳倒甄嬛这个劲敌。 在方式上和甄嬛的路径一致,当甄嬛一提出这个方法时,皇后的内心也是很欢喜的、赞同的。 总的来说,是皇权的视盲区导致最高权力拥有者看不清事情的真实走向,附庸者更是在自己的角度做事,权力给人地位,也有遮蔽。
我的位置:
滴血认亲时,甄嬛露出这一致命破绽,众人却没有发现。
发布人:蓝海商信用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