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孩子小学时成绩很优秀,可是为什么到了初中成绩开始下滑,甚至跟不上呢?关于这个问题,具体原因如下:
1、学习的科目增多,学习的难度增大。相比于小学,初中额外增加了英语,文综,理综等科目,其中文综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理综包括生物,化学,物理。很多孩子进入初中,一时半会适应不过来,上课时不能跟住老师的节奏,导致成绩跟不上。小学时的学习内容较为简单,而初中的内容较为灵活,难度较大,许多孩子进入初中后因为一开始基础就没打好,导致后来成绩越来越走下坡路。
2、学习的竞争力增加。小学时总分为一百分,一个班上最多只有几十个同学,每个孩子只要考了九十多分,成绩就算是班上数一数二的,这使孩子的积极性有所增加;而到了初中,不光只有一个班,一个年级还有十几个班,竞争力大大地增加,使孩子的积极性降低。
3、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不好也是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之一。对于小学,学习的难度不大,很多孩子只要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即可。但是到了初中,讲究的是自主学习,许多内容要学会自我去整理和归纳,内容由小学的讲的仔细,做的容易,考的简单转变为讲的容易,做的困难,考的困难。所以,学习习惯是很重要的。
4、孩子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有些孩子因为一开始就跟不上,慢慢的因为失落,难过而将自己以前良好的学习态度逐渐转变成了不好的学习态度,因为学习难度的增大,是自己的心里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声音:算了,放弃吧,反正你也学不好。对于自我的打击,久而久之便由好学变为不学,学习成绩自然而然的开始下滑。
5、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小学进入初中,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在小学时间很充足,学习内容很简单,孩子既能够学好,也能够玩好。到了初中,学习的课程多,时间又紧张,学完这门课又要学习那门课,脑袋里刚记住这一课,又要开始记下一门科目,许多孩子应付不过来,不能够分配好时间,同时也没有足够的精力,致使成绩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