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打下了江山,又葬送了江山,为什么他会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他有哪些贡献呢? 秦始皇的第一项贡献是扫平六国,统一天下,结束了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诸侯混战的格局。在秦朝以前,人们观念中只有秦人、楚人、赵人等区域观念。秦荡平六国后,大家才逐渐形成同是中国人的共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秦始皇统一天下,而是任由战国群雄继续无止尽的征战,那么中国或有可能变成像欧洲那样列国林立。因此,历史上统一全国的帝王有十余位,但谁统一天下的意义也无法跟秦始皇相提并论。仅凭这一项,秦始皇“千古一帝”的称号就当之无愧。 秦始皇的第二项贡献是实施了郡县制。古代交通、信息不便,对国家边远地区的管理很困难,所以将边陲之地分封给宗室、功臣,让他们以诸侯国的形式代国君治理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然而,无论宗室还是功臣,他们与国君的关系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疏远,最后反会形成像春秋战国那样本末倒置的局面,国家也因此分崩离析。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废分封,改郡县,将整个国家都置于中央朝廷的管控之下,这便是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行事风格,其源头便是从秦朝时期开始的。 秦始皇的第三项贡献是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轮间距都不相同,由此造成了许多麻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他下令将这些方面全部改为同样的标准,实现全国文字、货币、度量衡、车道无障碍互通。除了标准统一外,每一项都在原有基础上做出了改进。以书写为例,秦朝的文字比秦国时期的文字简化了许多,书写效率因此大大提升。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币制等举措不仅极大便利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在天下大同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的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值得一提的是,统一标准的意义在欧洲要直到2000多年后的十八世纪初期才被人们所意识到,这也是欧洲没能像中国那样成为一个统一国家的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