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盗墓防御的流派:古代有哪些防盗墓技术?

发布人:管理员

盗墓故事中的盗墓者经常会遇上了各种机关,往往都是九死一生。

我国古代确实有各种这样的防盗墓技术,其中有一些也真的能让来者有去无回。

迷惑型防盗墓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用许多的墓来迷惑盗墓者,使其无法找到真正的坟墓。相传曹操为了防止自己的墓被盗设置了七十二座墓。除了设计众多墓来迷惑盗墓者,还在一个墓室放置多具棺材让人分不清哪一具棺材是墓主的。

盗墓防御的流派:古代有哪些防盗墓技术?

迷惑术其实是最普通的,接下来说的是稍微高级一点的诅咒术。在古代咒语给人的感觉还是很可怕的,所以一些墓主或者墓主的亲人选择用咒语来威慑盗墓者。西汉长安宫殿中出土的瓦当上就刻着“盗瓦当者死”,山东济宁出土的一块汉代墓碑上刻的是盗墓者断子绝孙,西安出土的李静训的石棺上刻的是“开者即死”。这些诅咒确实给人一种恐惧感,但是盗墓是一种很缺德的事情,一般人也不会选择盗墓,豁出去的盗墓者估计是不吃这一套的。

盗墓防御的流派:古代有哪些防盗墓技术?

机关防盗墓技术

真正让盗墓者害怕的还是具有杀伤力的机关防盗墓技术。

第一种是在墓室里设置机弩射杀盗墓者。秦始皇就在陵墓里安装了弓弩,据考证这些功弩的性能良好,杀伤力极强。

盗墓防御的流派:古代有哪些防盗墓技术?

汉代的弩机

第二种是在墓墓顶放置容易溃坍的巨石。春秋晚期的太原晋国赵卿墓的四角叠放了许多石块,墓口上则有约1.2米高的砾石层。这些积石一旦受到震荡之后就容易溃塌,盗墓者就墓口都没通过就被积石砸死了。

第三种是在墓穴中填充细砂和石头,如果盗墓者想要通过挖掘隧道地位方式进入墓中,一旦挖到了积沙层,大量细沙和石头就会涌进隧道,盗墓者还没爬出来就被细沙和石头给淹没了。河南省上蔡县的郭庄楚墓就用了这个技术防盗墓,积沙中的石头最大达165公斤。除了在墓室里填沙的,还有在墓室里填充水银和水的,水银挥发的毒气可以将盗墓者毒死,水则可以把盗墓者淹死。

盗墓防御的流派:古代有哪些防盗墓技术?

第四种则是在墓室里设置了陷阱。最简单的陷阱就是翻板。用一块中央带着轴的石板或者铁板覆盖陷阱,当盗墓者踩上石板,石板翻转将盗墓者带到陷阱中,而陷阱的底部往往是各种利器,一旦掉进去就出不来了。

盗墓防御的流派:古代有哪些防盗墓技术?

最后一种也是最可怕的一种就是用尸体做机关的尸毒。在影视剧和小说中经常会有尸毒的出现,一但感染后果不堪设想。历史上还真的有尸毒。有一些墓主人死后口含毒液,盗墓者在盗取墓葬时搬动尸体挤压到了尸体的腹部,毒液就会从尸体的口中喷出。

这些毒液通常与尸体体内的防腐剂混合在一起,毒性更强,挥发的毒液极有可能将人给毒伤甚至是毒死。元代有一个外号“朱漆脸”的盗墓贼在盗墓的时候就被尸体口中喷出的毒液灼伤了脸,以至于满脸都是黑色的疤痕,他的外号也是由此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