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农业和种业创新传统大省,湖南聚集了以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及官春云、印遇龙等8位院士为代表的4000多位种业科研人员;建有杂交水稻、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木本油料资源利用等3个种业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掌握水稻育种、辣椒杂交制种、鱼类育种等领先国际的重大关键技术。
以此为“底气”,就在两天前,对标世界一流种业实验室的岳麓山实验室在长沙开工。这一实验室将致力打造生物育种科学研究高地、种源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高地、重大战略品种培育高地、高水平种业创新人才聚集高地。
该实验室将建设1个长沙总部,面向动物、植物、微生物3大种业,在中国“东南西北中”5大区域布局基地。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校长邹学校介绍,科研中心可通过整合科研资源、大规模科研平台的开放共享来赢得创造性。
为提高种业核心竞争力,不只是湖南,目前中国已有多个省份均在积极对标国家实验室建设生物种业领域实验室。上述建议还提出,明确以湖南岳麓山实验室为总部,海南、甘肃、湖北、河南等为基地,以中国各研究机构为网络,构建覆盖中国的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体系,打造国家种业创新战略科技力量。
除了种业基础、研发能力,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看来,湖南种业科研机构、企业与海内外科研院校业已开展深入合作,形成的国内国际种业科技协同创新网络,也是牵头组建生物种业国家实验室的优势之一。
吴金水还提议,当前湖南可以打造产学研联盟形式,进一步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以农业产业集群促进种业集群发展。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文章作者:黄钰涵
注 本文转载已注明出处, 仅供分享、学习,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敬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及时更正,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