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位置:

八年创业历程,小米终上市,翌日大涨13%!

发布人:管理员

8年前,我有一个疯狂的想法,要用互联网的方法做手机。公司刚开的时候来了13个人,我们一起喝了碗小米粥就开始干革命了。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小米每一寸血管里都流淌着创新的血液。

但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创新,也没有不经历无数挫折的创新,更没有不承受误解甚至非议的创新。越是理解这一点,就有越多的感恩。感恩所有给予我们的理解、信任、鼓励与支持!

周一几乎所有的财经版块都被小米上市刷屏了,尤其是香港的街头巷尾,小米广告牌到处可见,在北京、上海等地也能看到各种大屏幕投放。可谓是大手笔、大制作啊~

01

小米上市破发!雷军首富梦碎!

5月3日,小米集团正式向香港交易所递交 IPO 招股书,宣告小米即将赴港上市。

7月9日,被市场期盼已久的小米,终于在港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为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创新试点的首家上市公司。恭喜雷布斯,这位“拼命三郎”终于在创业的八年后迎来了属于他的辉煌时刻,上次雷军在港交所敲锣还是2007年金山软件上市的时候。

在上市仪式上,雷军邀请了业内众多好友前来见证小米这一伟大历史时刻,一起参加上市敲锣仪式。

不过,小米集团(01810)首日上市遭遇破发,股价报16.6港元,跌破17港元发行价,盘中一度跌近6%,总市值不足3600亿港元,截止收盘,仍收跌1.18%,股价报16.8港元,总市值约为3759亿。

按照雷军31.41%的持股比例算,雷军持股市值超过140亿美元,近923亿人民币。与马化腾(2785亿人民币)、马云(2269亿人民币)相差甚远,雷布斯想成为中国首富的路还远着呢,起码小米的股价要翻3倍,市值要达到1.2万亿港币。

雷军回应小米股价表现称,最近大市不好,短期股价不是最重要的,长期的表现才是最重要的,小米IPO从低点开始,未必不是好事。

据多家外媒分析,小米股票上市首日遭遇破发,有多重原因,包括全球资本市场近期出现了波动,以及小米公司自身的业务特色和利润率等。另外分析师认为资本市场已经意识到,小米的价值的确存在被高估,需要调整,还有小米未能讲清“小米模式”,对电商、新零售、新经济等概念采取“能傍就傍”的态度,让很多股民不明白它到底是家什么公司。

虽然小米股价表现势头不是很强劲,但此次小米上市创下了多项记录,既是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同股不同权”企业,同时还是全球散户规模最大的IPO。

所谓的“同股不同权”,又称“双层股权结构”,是指资本结构中包含两类或多类不同投票权的普通股架构。同股不同权为“AB股结构”,B类股一般由管理层持有,而管理层普遍为始创股东及其团队,A类股一般为外围股东持有,此类股东看好公司前景,因此甘愿牺牲一定的表决权作为入股筹码。类似百度、阿里、京东等均为“AB股结构”。

A类股和B类股最大的差别在于投票权,A类股的持有者,一股代表一份投票权,而B类股的持有者,一股代表着十份投票权。从投票权就可看出,最大的股东并不一定有决策权,只有持有B类大部分股票的股东才能更大范围影响公司决策。根据小米招股说明书显示,雷军拥有小米公司31.4%的股份,却拥有公司53.79%的表决权。

相比较首日的破发,7月10日高开高走,迎来大涨,截至收盘大涨13.3%,报收19港元/股,市值突破4000亿。雷军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02

从创业到上市,从互联网手机到硬件公司

雷军在上市前的公开信上说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一上来就杀入手机行业。这是全球竞争最激烈的行业,对于初创公司而言,无疑是挑战‘地狱难度’,国际上有苹果和三星,国内有华为和联想,每一个都是遥不可及的庞然大物。小米,这样一个10多人的小公司,初期毫无硬件行业经验,全凭无畏的勇气和巨大的创新,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就出人意料做到了中国第一。之后仅用了三年半,又成为了印度第一。”

今天小米的发展就是个奇迹,小米模式掀起了业界前所未有的热潮,不到8年时间,实现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第一,成为全球排名第四的智能手机公司。

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这句话形容小米这几年的发展历程最恰当不过了。

2010年,诺基亚已经奄奄一息了,苹果开创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占据智能手机半边江山,市场上将手机类型简单的划为苹果和其它手机。

就在这时,小米创立了,以性价比、互联网思维和软硬件一体的商业模式打破市场格局。8月份,小米发布了第一代MIUI内测版,开创手机圈新玩法。同年,也完成A轮4100万美元融资,公司估值2.5亿美元。

2011年底,小米又完成了第二轮融资,半年后,再次融资2.16亿美元,估值高达40亿美元,2013年8月小米的估值超过百亿美元,放在当时,这个发展速度让人咂舌!

乘胜追击,2014年,借助品牌影响力和饥饿营销,小米整年销售总计6112万台,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登顶中国市场份额第一。年底也完成了一轮融资,估值为450亿美元。

也就是这一年,智能市场竞争者越来越多,华为、魅族、vivo......智能手机行业迎来最激烈的时代。经历数年的市场风云,小米已经能很好的应对市场变化,开始由乐观转到务实,打造企业管理层个人效应。

大家还记得雷布斯在印度发布会上那首被网友自发剪辑成的鬼畜神曲《Are You OK?》么??雷布斯摇身一变成了全民网红。

2015年,小米推出“红米系列”产品。红米是雷军夺去千元手机市场的重要一步棋,也是小米软硬件帝国建立起来非常关键的战略之一。很显然,经过几年的发展,雷军想要打造的小米并不是一个只会赚钱的手机产品,而是一个品牌,一个类似于苹果软硬件一体的帝国。这也是为什么小米逐渐打造KOL效应,积累市场口碑后,再把品牌衍生产品推向大众市场。

一路高歌猛进的小米在2016年遇到阻碍了。一线城市,华为等品牌开始转型中高端定位,二三线城市oppo、vivo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小米这一年国内销量仅4150万部,相比上年同期的6490万部下跌36%。一时间,舆论各种质疑不断,甚至有人猜测小米已进入“中年危机”,快要关门了。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到了2017年,小米实现向阳而生,逆风翻盘,在苹果、三星等表现低迷的同时,强势反击。雷军在公司年会上表示,2017年10月小米公司提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营收过千亿目标,在2017年第四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3.9%,排名第四。最终,以9240万部,市占率6.3%,排在第五位,重新回到全球手机销售前列。

此外,小米开始线下实体店的大量扩张,雷军也在这一年升级了他的铁人三项理论,从“软件+硬件+互联网”变成为“硬件+新零售+互联网”,大力发展智能硬件和IoT平台2个核心业务,从电子产品扩展到各种智能硬件、生活周边等产品。

因为小米业务模式的问题,不论是投资人、媒体,还是市场都在讨论小米到底是家什么样的公司?对于这个问题,雷军表示,“小米是独一无二的,小米是全球罕见的,是既能做硬件,也能做电商,也能做互联网的全能型企业。所以我不是很纠结我们到底是硬件公司,还是互联网公司,我更在意的,小米是一家独一无二的公司,小米是一个新物种。”

03

上市意味着挑战与责任

显然雷军的心态并没有受到估值波动的影响,也未因上市就得意忘形。“小米上市只是刚刚开始,上市从来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奋斗不是为了上市,我们上市是为了更好地奋斗。成功上市只是小米故事中的第一章的总结,第二章更加华丽绚烂。”

凭借前几年的布局,小米已培养大批忠诚的用户和良好的市场口碑,在性价比和价格方面,已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小米能够成功上市就意味着巨大的成功,上市后无疑对小米的国际化营销有所助力,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挑战和沉甸甸的责任。

随着智能手机天花板的到来,小米未来的发展还有很大的挑战,不仅要面临全球其他竞争对手国内国外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还要花大精力解决专利核心技术以及核心零部件的“内伤”问题。从之前的中兴事件就可看出,核心技术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就只能受制于人,没有主动权与话语权,发展的过程中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借用雷军公开信上所说的,今天可以看到,硬件和互联网企业正在不断接壤,小米站在两者之间未来有机会成为软硬件一体化的伟大巨头。但在通往成功的过程中,它需要跨越重重阻拦,这包括和国内敌人的厮杀,海外更广阔但也更看不到终点的战斗,以及正在汹涌赶来的庞大对手。小米最终是否能孤身走过这段黑暗的夜路,就要看它和时间谁跑得更快了。

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小米每一寸血管里都流淌着创新的血液。但真正的创新从来不是轻轻松松得来的。没有不需要巨大付出的创新,也没有不经历无数挫折的创新,更没有不承受误解甚至非议的创新。越是理解这一点,就有越多的感恩。感恩所有给予我们的理解、信任、鼓励与支持!